運動品牌龍頭Nike日前公布最新一季財報,顯示在最大市場北美,一年多來首度營收下滑2%,而大中華區市場也只有成長4.8%,低於市場預期。
另一方面,新興品牌Hoka較去年同期銷售成長27.4%,而On更是成長52.3%。
Hoka球鞋雖然有著極厚鞋底,但鞋款卻出奇輕盈,深獲不少專業跑者青睞。對跑者而言,穿著Hoka鞋款免於受傷,是創新的核心理念。
而On則以「可見的創新」出發,在運動鞋上增加孔洞,讓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出On和其他品牌不同處。這些孔洞還能吸收衝擊力,減少跑者跑步時雙腿承受的壓力。
這兩個品牌能崛起,要歸功於在專業跑者間建立的創新形象。
Nike卻受到不少消費者、鞋業分析師質疑,創新步伐正在減緩。顧問公司Williams Trading分析師波瑟(Sam Poser)更直指,「Nike沒有任何新意。」
Nike、Adidas投注在專業跑者市場的資源較少,跨國投資銀行派傑(Piper Sandler)資深研究分析師茲薇涅克斯(Abbie Zvejnieks)認為,這給了新興品牌Hoka、On快速成長的機會。
多家外媒指出,Nike的創新引擎當機,是造成成長趨緩,死忠粉絲把目光投向競爭品牌的主要原因。
疫情打亂庫存和供應鏈
2017年,Nike推出輕便的Vaporfly運動鞋,價格上看新台幣7000元以上,在市場上引起熱議。不少人憂心,只有口袋夠深才能穿上這款鞋,將會在賽跑中取得不公平優勢。
2019年,Nike趁勝追擊,推出價格帶相當的React運動鞋,同樣成為爆款。
只不過,這股創新能量,受到疫情、供應鏈大亂影響,導致Nike生產流程也同步受到衝擊。
疫情期間,Nike一直深受庫存問題困擾,起初是沒有足夠貨品可銷售,但到了後來卻變成庫存太多,必須想盡辦法消化。
因此,Nike的策略轉向,改為熱門系列提供新色款式,例如Air Force 1、Air Jordan 1、Dunk,微幅調整原有設計,成功刺激銷售量與營收。以Air Jordan 1高筒鞋款為例,在2020年轉售市場價格漲幅甚至達61%。
Nike此舉雖受部份粉絲肯定,卻也因為把過去奇貨可居的潮鞋,變得人人腳上都看得見,惹惱不少需要靠炒作潮鞋獲利的運動鞋鐵粉。再加上通膨導致民眾消費趨於保守,昔日搶破頭的Air Jordan 1高筒鞋款,如今在轉售市場中,出售價格還比入手價低2%,Nike過往和轉售市場共生關係所吹起的「潮鞋泡沫」面臨亂流。
通膨打亂銷售行情
彭博專欄作家米蘭達(Leticia Miranda)表示,過去轉售業者迅速購買Nike推出的鞋款,為其消化庫存,使Nike鞋類創造「稀缺性」,就像有錢也買不到的音樂會門票一樣,轉售商可以用高價出售現貨。
但如今情況丕變。今年9月,Nike與嘻哈天王德雷克(Drake)推出新款運動鞋,過了一個多月,卻依然有存貨,而且在轉售網站StockX的價格,甚至還比Nike官網上的原始價格更低。
這顯示,受通膨影響,在消費者願意掏腰包的優先事項清單中,昂貴的運動鞋排名相對較低。
Nike為刺激銷售,把重心放在重新為潮鞋配色,使產品創新陷入斷層。不只新鞋一直打不中消費者的心,從2019年的React後再無爆款,市佔還被四年來營收成長六倍的Hoka,以及去年營收成長69%的On瓜分。
不少分析師疾呼,Nike必須推動改革。而Nike也聽見這股聲音,在今年5到6月進行一連串高層人事異動。
執行長多納霍(John Donahoe)指出,希望可以提升Nike的業務、團隊對產品、品牌故事和市場的關注,並得到深入的消費者洞察,以實現突破性的創新和參與,並推動成長和獲利能力。
Nike對創新的推動,是必須在當下通膨夾擊的環境中,找到正確的方向。
美國投資銀行TD Cowen報告指出,Nike的產品創新,必須要在保住全球體育用品龍頭地位,和轉型為時尚街頭品牌間取得平衡,才能找回往日榮光。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商業內幕、彭博、Retail Dive、富比世
核稿編輯:吳和懋
責任編輯:林易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