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綠色製造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重要使命,日月光專注本業厚植研發實力之餘,提出集團的永續發展四大策略—「循環再生、社會共融、低碳使命、價值共創」,在此主軸下,積極發展智慧工廠、資源循環等創新模式與制度,並深耕永續價值與文化,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推動正面影響力。

為廢棄物賦與再利用及回用的可能 建立創新商業模式創造價值

對此,日月光廠務環工處處長易良翰指出,「減少能源消耗已是大勢所趨,除了要思考使用效率的提升外,更要著眼於價值的創造,這也形成日月光積極推動『循環再生』的驅動力。」他進一步分享,「循環經濟的設計考慮的不僅是如何回收再利用,除了仰賴創新技術,重新設計商業模式更是推動永續供應鏈的關鍵。」換言之,循環經濟要能成功,絕非靠企業單打獨鬥,而是要建立出一個「成功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讓供應鏈及所有利害關係人皆有感,才能真正實現資源妥善利用、企業永續經營的目標。

過去產業「從搖籃到墳墓」的商業模式,不斷消耗有限的地球資源進行生產製造,進而成為威脅環境的海量垃圾,而面對巨量的廢棄物,掩埋和焚化是兩種用來處理的主要方式,然而無論是哪一個方式,皆未能直擊廢棄物處置的痛腳,甚至還會直接、間接衍生出其它對環境的污染及戕害。因此,在減廢碳排的範疇,「從廢棄物中尋找可再利用的機會,從再生產品中找到回用製程的可能」便成為日月光推行循環經濟的精神主軸。

扶植新創與產業鏈協力 讓廢棄物走向資源化、產品化

「日月光一年的廢棄物產出大概有2.6萬噸,這些廢棄物有很大部份是被錯置的資源,所以我們的策略是先盤點全廠區的廢棄物,從中找出可循環再利用的品項進行分析及測試,像是廢電木板在一定溫度與製程之下,可以再製成活性碳,並回用於公司的空氣污染設備、水處理設備等,而此技術為日月光與溙鼎環境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同時亦輔導其成立工廠,並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再利用計畫,預計於2022年7月啟動,屆時每月進行廢電木板培燒約為20噸,可製成活性碳約為8噸。」高雄廠環境工程部資深部經理凃秀妹指出,在進行循環再利用的過程,「並非只是日月光在進行,我們會同步將永續理念擴及至產業鏈客戶、供應商與相關合作夥伴,甚至為擴大循環經濟創新技術能量,積極培養本土新創公司,讓處理後的再生產品能夠回到集團內,變成原料再使用,形成實質的循環經濟。」

電木板

在眾所熟知的廢氣、廢水、廢氣、塑料回收處置外,日月光也致力運用創新技術,將一般被大眾視為無法回收的事業廢棄物,變身為綠色環保材料,體現循環經濟高值化。凃秀妹以廢膠條再利用及高值化循環再生技術為例,「廢膠條可以物理方式再製成環保磚,並應用在建材行、舖鈠於日月光幼兒園的地磚等,在創新技術加持下,廢膠條可再製成脫膜餅回用外,而廢膠條高溫燒製產生的二氧化矽,與橡膠業使合作,可讓過去的廢料,移轉至另一個產品製程再次被使用,實現高值化。」同樣地,鎳廢液藉由創新吸附、廢塑膠再製垃圾袋等,皆讓廢棄物走向資源化,甚至產品化。

廢膠條

領頭改變 打造從搖籃到搖籃的永續供應鏈

減廢需從源頭及後端雙管齊下,即在源頭減少使用降低廢棄物量,後端確實分類增加在利用機會,降低焚化爐負荷,因此從廢棄物走向資源化、產品化的歷程,日月光也訂定了明確的指標,希冀在2030年達到100%的資源化及2025年廢塑膠循環再生、零焚化,100% 再生產品外,同時也將化被動為主動,從源頭減量考慮綠色設計,讓材料不斷循環使用、從源頭替代零碳排原料,強化技術開發,讓廢棄物產品化,同時廢塑膠料也做到零焚化,「這才能真正打造出從搖籃到搖籃的永續供應鏈。」凃秀妹強調。

此外,日月光也特別成立循環資源再生中心,集中各廠商產出廢塑膠,並依其材質特性、型態篩分細項多元再利用,除了要開啟循環經濟商機,更希望能拋磚引玉,鏈結上中下游產業,形成資源循環產業鏈,投入技術研發與制度革新,提升資源循環效率,「當然,我們更希望開發並提供資源予在地新創廠商,共同研發循環經濟技術,希望將技術深耕並創造產業鏈的循環共生。」易良翰說,「目前以日月光每年產生的廢料量能,並不足以支撐一個廠的運作,未能達到最佳經濟規模,若能將供應商的廢料一併處理後回到自己的工廠做使用,可賣給其他廠商或開發更多的其他用途,方能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日月光願意帶頭先做改變吧,希望這股改變力量可以擴大效應,當整個社會願意有一個改變的思維,才能創造更多價值,形成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