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宜得利控股(NITORI)自1989年上市後,連續34年營收正成長,但此紀錄正遭遇嚴峻挑戰。雖然宜得利在日本一直被視為消費股中的勝利者,但由於日圓貶值及物流成本暴漲等原因,在2023年預計營收成長將減少。

宜得利會長似鳥昭雄表示,有增加收益的機會,並抱持積極反攻的態度。宜得利能否憑藉海外擴張戰略蛻變成全球性企業,將成為業績能否成長的關鍵。

9月上旬,泰國曼谷「Central World」的宜得利門市,尚未開門就有約70人在排隊。這裡是泰國第一家門市,自8月底正式營業後,首度出現需要排隊40分鐘的情況。

「得亞洲者得天下,宜得利將網羅頂級人才、擴張門市,」似鳥昭雄會長幹勁十足,他強調:「勝敗就在這5年,競爭對手是世界最大家具的宜家(IKEA)。」

宜得利選擇以亞洲為中心,大力拓展海外門市的策略。2023年計劃開設77家門市,是前一年新門市數的2倍以上。海外主力市場除了中國和台灣外,還首次進駐越南、印尼等6個國家。他們的新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將海外門市數量拓展至300家,超過日本門市。

2022年,日本以外的銷售額約為300億日圓。在宜得利整體業務中的佔比僅為3.8%,日後將提高至10%。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社)

在沒有宜家的地區開店

被宜得利視為競爭對手的宜家,在日本門市的賣場平均面積約為2萬3000平方公尺;相比之下,宜得利標準門市的平均面積只有3000平方公尺。在商圈規模差異上,宜家每家店為100萬~150萬人,宜得利只有10萬~15萬人。門市大小、選擇商圈規模都不一樣,很容易讓人認為雙方不存在競爭關係。

宜家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市場開設70家門市,宜得利則是148家店。但宜家進駐的國家有10個,比宜得利多4個,在全球知名度上更有優勢。

負責宜得利海外業務的董事武田政則表示,宜得利與宜家正面交鋒會輸,「因此宜得利的開店基本策略是填補宜家不在的空檔,滿足消費者需求。」

但在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宜家和宜得利同時進駐在商業大樓的情況越來越多。另外,宜家也開始在東京開設小型門市。往後雙方直接競爭的情況也會增加。

宜得利與其他日本大型零售企業相比,門市運營效率很高,平均單店銷售額為10億5000萬日圓。這是進駐全球31個國家、擁有600間門市的無印良品的2.4倍。宜得利的銷售淨利潤率比無印良品高出7成。

(來源:日本經濟新聞社)

在母公司方面,運營宜家的英格卡集團(Ingka Group,荷蘭非上市企業)相比,宜得利控股的銷售淨利潤率為3.5倍,更佔優勢,但每家門市的平均銷售額相差8000萬歐元。

宜得利開設海外門市的策略

宜得利在開設新店面時,一定會提前3~6個月拜訪當地市場,觀察當地人的生活習慣,然後確定經營的商品群及價格。為了降低成本和售價,有8~9成海外銷售的商品會和日本相同。

海外門市開幕後,再仔細觀察銷售情況和消費者行為,並根據當地市場,靈活調整商品項目。例如:在偏好喝湯、食物醬汁多的地區,推出適合的餐具商品。

改變被日圓匯率牽著走的經營體質

宜得利致力於拓展海外業務,主要原因是受日本國內業務放緩及日圓匯率影響。宜得利在日本開設800家門市。隨著宜得利積極開設大型店面,持續34年營收成長的紀錄已面臨挑戰。

新冠疫情結束後,居家需求觸頂反彈,加上日圓匯率及物流成本暴漲等因素,使得宜得利不得不在2022年秋季調漲部分商品價格,這導致消費人數持續減少。從2022年11月開始,現有門市的客戶數量連續11個月減少。即使到了2023年4月,將沙發、桌子等500種商品降價,仍未吸引消費者回流。

在亞洲各地生產9成商品,再輸入到日本,是宜得利的營運模式,也因此很容易受到日圓貶值的影響。對美元匯率每少1日圓,宜得利就會增加20億日圓成本。2022年受匯率影響,經常性利潤降低381億日圓。

亞洲家具市場不斷成長,若在距離工廠更近的海外市場開店,可以減少物流成本,就能將經營體質調整成不容易受匯率影響。

目前,海外門市主要設點在大型商場為主。武田表示「未來會開設大型店舖」。另一方面,2023年退出因中美對立關稅抬高,導致收益惡化的美國市場。宜得利控股社長白井俊之説:「將把美國的人才重新部署到亞洲。」

宜得利能否吸取失敗的教訓,在亞洲建立強大的門市網路?未來與宜家的競爭發展值得關注。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NITORI和宜家在亞洲傢具市場「龍虎爭」
日本應屆生最想就職企業:文科NITORI,理科索尼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