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自主、減碳淨零的浪潮席捲全球,連帶牽動企業界、產業界、政府政策轉型。台灣緊跟世界脈動發展離岸風電,在眾人多年的耕耘努力下,台灣本土的離岸風電產業鍊,逐漸完成佈局、啟用併網。

而今,完成了硬體建置,下一階段的挑戰緊接著浮上檯面,那便是離岸風場的管理和維護。作為資通訊產業大國的台灣,半導體高科技傲視全球,IC設計人才濟濟。欲將ICT導入離岸風電業的聲浪,開始在業界掀起討論。

那麼,該怎麼做呢?

產學界看好跨域加值 建議從「示範風場」開始

推動離岸風電是政策,也是世界趨勢!國立台灣大學工學院院長江茂雄認為,除了世界潮流方興未艾,加上烏俄戰爭讓世界各國警覺能源自主、自立的重要性,國際間加入建設、發展離岸風電。

以亞太地區而言,日本、韓國都動了起來,可以預見2025年後,國際供應鏈將會出現船隻、原物料的爭奪戰,在如此大趨勢之下,台灣的ICT設計力和高科技製造能力能跨域協助離岸風電業,將會是令人期待且興奮的挑戰。

江茂雄近一步說明,台大工學院對於無人機、無人船等AI技術研發相當熟稔,以AI導入離岸風電的技術目前尚在擴增發展中,但可以確定AI絕對是未來研究發展的趨勢之一。若能透過將硬體設備結合AI運算,協助離岸風場管理、降低運維成本,都是未來能進一步嘗試合作、開發技術的領域,他也相信校內師生都會對這項跨域挑戰充滿熱情。

雙方的需求和期待,以及研發所需的時程與能量,目前還需透過對話了解,期待政府,或有第三方單位推動媒合對話平台,搭起產業界和學界的橋樑。江茂雄也建議,可從較外圍的風場數據開始著手研究,例如水下基礎的監測,或是第一線人員的穿戴醫療裝備等,透過「示範場域」試作,慢慢開始。

國際離岸風電論壇World Forum Offshore Wind在台代表蔣大巍認為,可嘗試將離岸風場視為智慧化、或稱智慧型海域的實驗場所。這個概念,是在廣闊的海域佈局高速通訊設備,並將高速通訊網絡視為風場基礎建設之一。

當離岸風場擁有高速通訊網絡的建置,要運用ICT技術將大幅降低門檻,任何需要高速運算、傳輸的技術都能多元應用,而這也將率國際之先定義「智慧型離岸風電海域」,引領市場走向。

國際局勢加速離岸風電發展 跨域整合有助國產量能

亞洲新能源(台亞風能母公司)董事長劉弟勇同樣看好兩個產業的合作。

劉弟勇認為,除了風場運維可導入ICT,也能透過ICT管理系統幫助風場掌握數據,並且培訓人才,對台灣本土離岸風電業的長遠發展加分,也能顯著拉開與他國離岸風電業的距離。

宏碁集團創辦人、榮譽董事長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心繫台灣產業遠景,且長期關心台灣的永續發展及國際競爭力。

對於台灣政府今年致力發展的離岸風電,施振榮坦言對此領域的了解尚且不深,但若能將IC產業與乾淨能源、再生能源結合發展,現在AI領域炙手可熱,相關研發應用可以說方興未艾,人工智慧的知識技術,加上台灣資通訊的能量,一定能在風電產業做出發揮。

施振榮分享,過去曾有環保團體特別針離岸風機對鳥類生態或生活,可能產生的問題上門請教他的想法,當時公司透過雷達和影像,結合人工智慧AI運算,遠端判斷風機在某些時刻是否需要減速或直接停止運轉,保護鳥類不受傷害。這是就從保護動物角度,以資通訊科技加上人工智慧工具的應用。本土離岸風電業者可以先設定欲解決的問題,再由學界、科研界著手幫忙。

台灣資通訊能量夠力,水準高速度又快,目前的挑戰就是缺少應用的場域。軟體設計好了,就需要場實驗、調整、讓產品達到最佳狀態,最後再加上硬體標準化,待商品化、標準化就能銷往世界,無論是慢慢智慧城市、風能發電,台灣都有這個實力供應全球新觀點、新想法和新產品。全球都在發展綠電綠能、乾淨的能源,尤其離岸風電,在可預期到為來國際需求的此刻,台灣應該開始累積研發能量、發想更多新的應用。也許在不久的未來,台灣的資通訊、ICT也能在離岸風電領域走出新的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