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一般企業第二代不同,張國煒在父親張榮發的刻意栽培下從基層做起,還是業界少數會開飛機、修飛機的領導者,與家族之間的爭端更凸顯出他勇於挑戰、直球對決的堅毅個性,也因此吸引了一批死忠的「K粉」,堪稱業界最自帶聲量的董事長。

星宇航空自籌備以來也是話題不斷,從頭等艙、飛機餐到由張國煒的機長廣播都曾登上媒體版面,還釣出張國煒親自回應網友提問,在在展現出他不斷突破傳統的創新思維,尤其在一個成熟產業中,面對外界的質疑,張國煒也確實找到突破口,迎戰已經成立數十年的對手,創造新商機及可能性。

中轉市場 星宇站穩市場的關鍵

比起過去點對點的傳統市場策略,星宇航空不只一次提到,相當看好台灣「中轉市場」的優勢,尤其在疫情前桃園機場轉機比率不到15%的現況下,比起鄰近香港赤鱲角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韓國仁川機場的3成左右,顯然還有不小的成長空間。

台灣作為中轉市場的優勢,其實來自於亞太市場的需求,受限於飛機性能限制,東南亞與美國直飛難度高,需要透過中轉完成航程,台灣位於亞太樞紐的位置,與香港、新加坡相比,距離北美城市的距離較近,若能建立完整的航網、妥善安排飛航的時間帶,加上機場軟硬體設施的到位,就有機會成為亞太區與北美之間重要的轉機中繼站。

這也是星宇航空在台灣目前兩大航空獨霸市場的現況下,有信心突破成為第3家國籍航空的原因。與鄰近國家相比,韓國超過5000萬人口就有22家航空公司、面積僅2.6個台北市大的新加坡,也擁有4家航空公司,其中相當一部分營收來源是依賴中轉市場。星宇之所以選擇台中做為桃園機場之外的重要戰略據點,也是因為可以取得較好的時間帶,縮短旅客中轉時間,化為爭取旅客選擇台灣中轉的競爭力。

此外,為了增加中轉市場的深度與廣度,星宇也與美國規模前5大的阿拉斯加航空進行合作,打破尚未加入任何航空聯盟的劣勢,透過與阿拉斯加航空的合作,提升在北美市場航點的完整度,將星宇中轉市場的重要性串聯地更為緊密。

機隊拓展積極 2027年進軍貨運市場

星宇航空身為航空市場的後進者,為了扭轉時間劣勢,拓展機隊的動作也相當積極,比起競爭對手擁有超過80架飛機的規模,今年底星宇將擁有26架客機,明年再新增7架客機,並在2029年建構48架客機、5架貨機的機隊,其中有28架租賃機、25架自有機,與先進者的距離快速拉近,也在載客市場之外新增貨運市場的獲利能力。

尤其在近幾年人工智慧(AI)帶動整體貨運量的增加,台灣居於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角色,貨運市場的成長顯而易見,今年上半年貨運量已經創下近3年新高、連續4個季度正年增率,去年在全球機場貨運量的排名中,桃園機場即以逾210萬噸排名第10,也讓星宇在2027年將正式成立貨機機隊加入貨運市場的戰局。

此外,作為一家新興的航空公司,星宇透過引進新世代機隊,能源效率較舊機種提升20%至25%,碳排量也隨之降低,營運成本更具競爭力。

財務結構改善 2026年發股利有望

開航不久後即遭遇疫情封鎖國門的星宇航空,去年正式轉歸為盈,張國煒在今年的股東會上霸氣宣布,2026年就可開始發放股利,投資人信心也為之一振,只不過,對於一家資本額253億元、帳面上還有累積虧損81.5億元的新航空公司而言,這樣的宣示是否流於空談?

事實上,雖然新冠疫情讓星宇開航後三年間就累計虧損近百億元,但隨著重啟國門後,經營狀況明顯起飛,在這次初次公開發行(IPO)後,可望募得47億元的資金,加上原本約36.6億元的資本公積,將可一次弭平帳上的累積虧損,加上今、明兩年的獲利態勢相當明確,2026年開始配發股利並非空中樓閣。

對於支持張國煒、支持星宇的14萬股東而言,忍受多年的虧損,仍堅持創新、堅持持續投資,至今才能豐富收割,星宇即將掛牌上市,也樹立了航空業新的里程碑,觀察星宇一路走來的歷程就會發現,張國煒掌握了經營航空業的關鍵,成功並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