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熟齡移民匆匆忙忙、慌慌張張進入廣袤一片的數位叢林,最難的,是心態。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主辦的不老電競賽中,其中最高齡、75歲的選手劉孟德,他的技巧雖非最高超,但是看著他敏捷的操作快速鍵、掩護隊友、打贏時的歡聲大笑,完全看不出他是身罹癌症的重聽患者。

「不跟上,就淘汰」急切感
他考逾20張證照、甩罹癌陰霾打電競賽

「你不跟上時代、很容易就會被拋下。」劉孟德曾是典型的台灣中小企業主,一生都在挑戰自我。他工專畢業後白手起家,一路從基層工程師做到無塵室設備公司總經理,跟無數個拚搏出80年代台灣經濟奇蹟的背後英雄一樣,有著「不跟上,就淘汰」的急切。

小檔案_劉孟德

出生:1947年
學歷:龍華工專
經歷:安泰技術工程師、安安科技總經理


劉孟德曾是典型的台灣中小企業主,一生都在挑戰自我
劉孟德曾是典型的台灣中小企業主,一生都在挑戰自我。(攝影者:楊文財、陳宗怡)

1990年代,他跟幾個董總級的朋友為了挑戰自我,相約去考完全不同專業領域的消防設備人員國家執照,3天得考7科,結果只有他一人過關:「考證照既可以活化大腦,又有張執照可以證明你的努力,多好!」

20年裡,他陸續考了下水道設備操作維護、網路架設、室內配管等20多張證照,從來沒使用過,但樂此不疲。10多年前,他因為聽力不佳領了殘障手冊,戴上助聽器,卻仍考上日文研究所,2020年還以73歲高齡,跑去日本溫泉旅館打工換宿。

「老朋友說我怎麼這麼窮啊,不能享清福還得打工?我說你們不懂,遊客跟在地人見到的日本文化,不一樣。」就算在旅館鋪床鋪得腰痠,他記得的卻全是早餐的美味與人情的美好。

然而,不菸、不酒、不檳榔的他,返台後卻突然被診斷出口咽癌第3期。

「醫生說要幫我申請重大傷病卡、展開一系列療程,我心裡只想著,啊?我得癌症了?」唯一的弟弟因肝癌病逝,對癌症,他當然恐懼,但勇於面對:「人生沒有過不了的難關,只是你肯不肯努力而已。」他2個半月內做了41次化療,吃不下、睡不好,極為痛苦。最後病情獲得控制,但也發現體力不如以往。

「如果什麼都不學,就是在等死,我的人生最不需要的,就是等死。」他積極嘗試新事物,報名參加不老電競大賽前沒有任何經驗,以為「那就是打電動嘛,應該不難吧?」卻沒想到這是一場絕地長征。

「第一堂課教什麼『上路、中路』、什麼QWER鍵⋯⋯我完全鴨子聽雷。」但是他兢兢業業、每週從台北市跑到桃園中壢上課、每天上線練到深夜2、3點。因為訓練辛苦,陸續有人退出,他成為堅持到決賽的最高齡選手。

只是,家人看得心疼,採訪當天妻子碎念:「你們不要鼓勵他啦,這麼大年紀晚上不睡覺,在那裡練Game。」劉孟德和善的笑,偷偷把助聽器轉小聲一點。

這場不老電競賽還未舉行,就成為電玩專業網站巴哈姆特的第一名熱門話題。

對於這群勇敢策馬入林的數位長輩們,年輕人大多表示樂見且敬佩:「以後罵小孩變成『整天只知道打電動還打輸阿公,不如去念書!』」「過年去阿嬤家沒被餵成豬,卻變成電競高手,這一切是否誤會了什麼⋯⋯。」

「長輩透過電競理解兒孫輩的世界,年輕人也看見長輩接受挑戰的不老精神。」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董事長王乃弘說:「數位能促進世代間的理解,開啟最美好的互動。」

「文字說不清媽媽的手藝⋯⋯」
母女三代,靠祖傳食譜影片一夕暴紅

而71歲的熟齡網紅王培仁,也是透過與年輕一輩的互助共好,才成就了頻道累計千萬點閱率。她原是國中美術老師,退休後因為興趣,在景美仙跡岩開了一家無菜單素食私廚,以精細費工聞名,逐漸成為台北素食界文人雅士必去的餐廳,甚至受邀至北京教學。

小檔案_王培仁

出生:1951年
學歷:師大美術系
經歷:景美國中美術老師、培仁蔬食老師

開餐廳、教烹飪、寫食譜,但她心底始終有遺憾。她的母親是山東人,非常擅長麵食,在物資缺乏的年代,母親卻能靠手藝,將最簡單的麵食做得像藝術品。

「菜餚可以用食譜教,麵食卻一定得用影片,要看怎麼揉、怎麼摔、怎麼擀麵團⋯⋯這是用文字說不清楚的,我想用影片把媽媽的絕活傳下去。」她說:「跨進數位領域,是現代生活必須,可以說一些從前沒辦法說的事。」

一開始,她找攝影工作室幫她拍了幾支影片,但是每支動輒數萬元,她負擔不起,直到女兒邱怡慈在轉換工作空檔,決定用年輕人的拚勁圓長輩的夢:「我用手機幫媽媽拍,沒有那麼精緻,可是不用錢。」

做貼圖、轉換名詞⋯⋯4招讓長輩擁抱科技生活

Step1 創學習動機
例如告訴長輩「想做你專屬的貼圖給阿姑賀年嗎?」「想跟美國孫女直播聊天嗎?」先制定目標,就好說服學習。

Step2 將名詞轉譯
例如「下載」可以改成「把東西放到手機裡」、「開啟小鈴鐺」可以改為「訂閱」,用長輩習慣的詞語較能減少排斥。

Step3 準備筆記供複習
長輩學習曲線較長,且易忘。可以準備圖片或文字筆記,讓長輩不斷複習。

Step4 設定成果發表
退休後的長輩缺乏舞台、急須成就感,可定期設定目標讓長輩達成,並展現成果給親友看,他們會要求想學更多。

(文●鄭郁萌)


外婆的手藝、母親的示範、孫女的掌鏡,一支「激厚!外酥內軟蔥油餅!媽媽的媽媽祖傳」影片一夕暴紅,一刀切下咔滋的聲響、剖面蓬鬆的層次,加上如同家裡媽媽般親和力十足的詳細說明,該影片點閱率累計超過600萬次。

底下留言的有中年人:「我做了幾十年蔥油餅,都沒法做得這麼好吃!」也有年輕人:「我做給媽媽吃,她都嚇到!」儼然成為家庭感情促進器。兩人又陸續上傳了5、60支影片,許多品牌找上門合作,王培仁也出了料理包。

「阿公、阿嬤常常說幹嘛拍影片,沒有人會看,完全不是這樣!」創作者公關蘇倩茹說:「他們多的是年輕人沒有的經驗、智慧,也有龐大數量的跨年齡認同者,絕對能成為嶄新影響力。」

「我不覺得我是網紅啊,有人看,我就拍,人活一天就要做一天。」王培仁對此感受特別深。祖父當年在中國是大學總務長,逃難時為了保命,把證件扔到海裡去,到台灣後找不到工作,椅子上一躺就是20年,她始終記得祖父眼裡的空虛,「那真是可怕,我從年輕就在想,我老了絕不能這樣。」

「就算老了,也不想什麼都得靠人。數位是現代生活必須,學起來很辛苦,但是不得不學,這是尊嚴問題。」她學著使用數位支付、數位叫車,雖然常常卡住,但她舉例:「昨天我要叫車,Uber沒辦法抓到我的位置,我站在路邊弄了20分鐘,就是叫不到!但這表示我還沒學會,下次再學、再學,總有一天我就學會啦!」

老後生活千百種,她身邊的朋友有人抓寶可夢、有人打網路麻將、有人勤於用社群軟體分享心靈雞湯,她覺得都很好。「這年代在數位世界裡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會比較好過,什麼都不做,就是等死啊。」

不想老後空白,他們轉身積極擁抱。這群熟齡數位移民,改變自己適應新時代,同時也豐富了這塊數位領域。移民,正是為一塊土地注入活水的大好時機,歷史上所有的移民,都可能從點點星火,成為改變大環境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