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超市美廉社裡,我們第一個發現是,冰櫃換了。以前,美廉社用的是臥式冰櫃,不占空間,把坪效運用到最極致;但現在,竟然換成最占空間的立式冰櫃,而且賣起容易過期的生鮮蔬果。

向來把「成本控制」4個字掛在嘴邊的美廉社總經理邱光隆,他為何敢花大錢換冰櫃,犧牲坪效,還賣起以往不敢賣的蔬果?

答案,是數據的力量。但這一切,是用痛苦換來的。

美廉社是超市二哥,僅次全聯,全台擁有794家門市。但它常被戲稱「現代柑仔店」,門市開在巷弄裡,不像7-Eleven能做過路客,客戶局限在250公尺內的鄰里居民,6成顧客是對價格最敏感的婆婆媽媽。

論門市數,不是7-Eleven、全家對手,論資本,更沒全聯雄厚。邱光隆說過,他只賺1%的利潤,拚的就是價格。

找大廠換數位系統
上線第一天數據竟全空白

要精準把價格壓到最低,效益最大,一定得靠數據。「我們很仰賴即時電腦,每15分鐘就要算一次,」邱光隆說,有了數據,他可以馬上做促銷活動,把售價拉低,吸引顧客。

到2019年,邱光隆決定更換系統。「以前的系統是我們自己inhouse(內部),數據上不見得正確,而且財會的、營業的、採購的是分開的,大家都會覺得數字怎麼不一樣,但那時無所謂嘛,沒上市,最後帳對就好,」但他說,美廉社既然準備上市,系統要更強大才行。

沒想到,這是惡夢的開始。邱光隆管美廉社15年,只懂零售不懂科技,他找來德國大廠協助建置系統,半年內上路,結果半年後,系統上線第一天,銷售數據竟然全部空白!

在系統出包的半年內,美廉社顧客流失15%,加盟店營收掉2成,淨利年減76%,推遲上市計畫,1/3的高階主管離職,無比慘痛。

「我晚上會寫東西,把困擾都寫下來,就會睡得很好,但那段時間很難,因為我不知道到底要怎麼辦,早上不想起來,起來就覺得很痛苦!我知道打開電腦什麼(數據)都沒有,非常可怕,真的很可怕……」邱光隆回憶起來,心有餘悸。

「我覺得不能怪人家(指系統商),反思起來,我們有很大問題,」他說。因為各部門要的數據不同,欄位也不同,結果各數據兜不起來,系統就出問題,追根究柢,他認為是,各部門「溝通太爛了」、「輕忽人,看重太多在軟硬體。」

美廉社跟緊時事搶促銷,單季營收成長超過8%!
美廉社跟緊時事搶促銷,單季營收成長超過8%!(圖表製作者:游羽棠)

搶救!各部門合組小組
任務是「直接講出需求」

他趕快做出補救。首先,他先要求各部門都派出1人,組成專案小組,每一週都要開會,列出操作系統時遭遇的問題,並且在調整系統時,各部門需要什麼功能,就直接講出來。

邱光隆從公司創立第一天就掌舵,統領18名主管,他一聲令下,3週就能開出一間新門市,但這也代表,別人大多是聽命行事,有意見也不敢直接反映。但系統出包後,他要求各部門溝通,有話直說。

「換系統前,該做的程序都做了,但程度不夠,」資訊部協理孟德成解釋,「有些人其實不熟練,連自己負責的業務,都不知道怎麼叫出報表,但他覺得其他部門會考量,遇到問題也不敢講,溝通上有斷層。」

孟德成先跟專案小組交接,理解問題後,梳理各部門的狀況。前3個月裡,先處理最重要的、堪稱零售業命脈的進銷存系統功能,「補貨順暢後,營運壓力就沒這麼大。」

再來,他們開始教小組成員理解系統的使用方法,同時也吸取調整建議,回頭修改。不但如此,他們請專案小組的成員,擔任各部門的「小老師」,以各自業務知識為基礎,說明系統功能用法,和編寫更詳盡的工作手冊。

花了半年時間,系統的黑暗期才宣告結束。邱光隆描述,12月1日重新看見各店的數據時,眼淚都快掉下來。

換了系統,也換了他的想法:數位轉型的問題不在系統,在人。

「最難的補救措施,還是人,我到今年還是在強調溝通,」邱光隆說,那年開始,他們找講師做教育訓練,上激勵課,強調跨部門合作,他說,主管的責任是不斷提醒,在員工耳旁「嘮叨」,才有效果。

而且,他要求各部門一起畫策略地圖,還把這張地圖輸出成一張大海報,貼在每個人都會駐足的飲水機前,口渴喝一次水,就被提醒一次。

進化!一起畫策略地圖
從存在腦袋變印海報公開

什麼是策略地圖?這張地圖,分成「財務面」、「顧客面」、「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等4大構面,每一個構面都有目標和步驟。例如,財務面的目標是「提高來客頻率」,這牽涉到通路、商品等各單位,每個單位都用紫色圓圈標記,主責單位又再框線加粗。

目標旁邊就是執行策略,包括獲利店占全部店的比例、既有店成長率等,每一項執行項目,都幾乎有明確的數字目標。

「以前的策略地圖是在我腦袋裡,願景就在那裡,寫在我自己的筆記本裡,」但他發現,要讓各部門合作,公司的策略地圖,不能只有在他自己的筆記本,他要公開出來,讓全部員工知道。

「每件事都可以確定至少有一個部門在做,多數是兩個部門互相support(支援),」邱光隆解釋,有了具體指標,全公司可以共同檢視過程和成果,而且每個月都會揭露完成度的百分比,當發現進度跟不上時,部門就得主動找資源,避免進程耽誤。

美廉社近年賣起茶葉蛋、烤地瓜等高損耗的熟食,提升毛利
美廉社近年賣起茶葉蛋、烤地瓜等高損耗的熟食,提升毛利。(攝影者:駱裕隆)

有了數據就敢衝
6分鐘賣完千萬業績口罩

邱光隆認為,第1年大家不習慣,策略地圖成效只有6、70分,但今年統整各部門個別工作與合作成果,「已經幾乎完美,」他說。

從堪稱災難般的系統導入,到公開策略地圖,他把這場危機化成了轉機。讓去年上半年淨利,比前年同期成長3倍。

去年7月時,美廉社搭配政府發3倍券,推出口罩預購券,6分鐘就賣完,一天達成破千萬業績,「因為有了數據,我們就敢做,業績才能這麼快竄上來,」他說。

此外,透過數據,他發現去年疫情趨緩後,泡麵罐頭、衛生紙的銷售量開始緩和,但「冷凍食品」需求依然維持高峰。

因此,他把近800間門市的臥式冷凍櫃,全換成容量更大的立式冷凍櫃,「一開始很後悔啊,花這麼多錢,結果5月升3級,業績全往上翻了,」他說。美廉社當月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3成。

「數據是幫助把老闆的經驗值萃取出來,模擬他們的眼光,提供公司決策的依據,」商發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指出。

踩過大坑的邱光隆,用他最慘痛的教訓,給所有企業主都上了一堂寶貴的課:數位轉型不是轉系統而已,更是公司上下都要轉腦袋的功夫。

看完本文,可以想一想:

一、如果你在追求轉型時,做出重大錯誤決策,你要如何補救?
二、你會如何制定公司或個人的策略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