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在10月法說會宣布赴日投資設廠,從去年以來美國、大陸以及日本都在當地有新的投資案出現,顯示各國在疫情後面臨半導體斷鏈危機,意識到要在本土建立一條安全的供應鏈,或是台積電打算在貼近需求的市場投入產能,確保供應能無虞。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提出警告,各國打算自給自足,只會造成成本飆升、技術成長放緩,報告也揭露,各國搶打造半導體自給自足,恐怕成本會轉嫁給客戶,晶片價格可能要大幅上揚。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今年4月對客戶發出信件提及,在5G以及高效能運算(HPC)需求激增,台積電過去12個月產能利用率超過100%,依然無法滿足客戶需求,決定在未來3年投入1000億美元擴產及支持先進製程研發。台積電去年5月宣布,將前往美國亞利桑那州投入120億美元,興建5奈米晶圓廠;今年2月決議以實收資本額不超過186億日圓,在日本當地設立3DIC材料研究中心;今年4月臨時董事會核定,以793億9250萬元,在南京建置月產4萬片28奈米產能。

美國半導體巨頭英特爾Pat Gelsinger今年上任後,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斥資近200億美元打造2座先進製程晶圓廠,更誓言英特爾進入IDM2.0,提供所有最新的技術整合,將協助系統公司做訂製化的晶圓代工、IP、封測,並獨立出晶圓代工部門。Pat Gelsinge也不斷走訪各國表達投資意願,並聲稱未來10年將在歐洲投資800億歐元。

不過,台積電急速擴廠必須擔負龐大的資本支出,讓許多外資擔憂台積電的獲利能力將下滑,其中又以摩根士丹利報告一再指出,台積電在進入5奈米製程後,先進製程晶圓代工的投資回報率(ROI)出現結構性下滑,恐失去摩爾定律以來成本優勢,甚至稱放在台積電的錢會變成「死錢」(dead money)。台積電今年第二季財報毛利率掉到50%,雖然台積電主要說明是因為匯損影響,但也讓外資擔憂的獲利能力下滑甚囂塵上,直至第三季財報繳出51.3%接近毛利率財測高標,並預期第四季落在51~53%,證明台積電在龐大的資本支出,認列攤舊壓力下,營運仍有強勁表現。

張忠謀今年代表總統蔡英文出席紐西蘭主辦的亞太經合會(APEC)非正式線上峰會,張忠謀也在APEC非正式領袖閉門會記者會強調,過去數十年的自由貿易促進半導體技術發展,因此越趨複雜的技術將使供應鏈走向「境外」,若各國打算自給自足、在各國境內建立生產線,只會讓成本提升和技術進展的腳步放緩,結果仍將會是無法充分自給自足和成本高昂的供應鏈。

張忠謀建議,針對國安運用,在國境內存有一個自給自足的供應鏈,是審慎的作法,然而對於規模大得許多的民間市場,一個基於自由貿易體系的供應鏈,仍然是目前的最佳做法。至於有記者提問是否在指中美打算建立各自的半導體供應鏈,張忠謀表示,「我想我講的國家,他們自己會知道」。

波士頓諮詢(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今年上半年發布研究報告指出,超過90%最先進半導體製程都在台灣生產。美國要花費3500億~4200億美元,才能夠打造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而大陸的投資成本便宜近半,約1750~2500億美元。假使這些成本全部轉嫁給客戶,晶片價格可能要貴上35%~65%不等。

如今又因為半導體資本支出不斷擴大,就連英特爾都警示,隨著一系列轉型計畫,包括重返晶圓代工業務,預計未來2到3年毛利率將下降至51%-53%,遠低於英特爾過去毛利率保持在6成以上的水平。

據《財訊》今年8月報導指出,張忠謀受訪提到,台積電赴海外設廠,不正與他所說的方向背道而馳?張忠謀表示,他們(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做的事情是目前需要的事,中間沒有任何衝突,他說明全球化分工是應該要做的理想做法,雖然現在各國趨勢是要自給自足,但還是要及時提醒,否則會發展到相當可怕的狀況。

報導指出,美日歐位在半導體產業關鍵位置,讓台積電不得不前往設廠,劉德音也贊同張忠謀看法,但實際狀況是,競爭對手也在全球搶補助、進攻先進製程,若台積電能以龍頭身分搶奪先機,加高對英特爾、三星電子競爭的高牆,才是劉德音背後盤算。

*本文由中時新聞網授權,原文

責任編輯:陳宣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