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家曾替食品加工廠做巧克力急速冷凍的公司,現在居然成了台積電無塵室工程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小檔案_洋基工程

成立:1980年
董事長:賴有忠
總經理:劉士源
主要業務:無塵室與機電空調統包工程
成績單:2021年前11個月營收93.2億元、前3季稅後淨利6.68億元


洋基工程2022年1月轉上市。雖然它不是台灣最大的無塵室工程廠商,卻是目前股價最高、且2021年前3季每股盈餘第2高的一間,該公司前3季每股盈餘逾11元、股價破250元。投資人看好它,是因為隨著台積電大舉擴廠,已成為它最大客戶,未來能再跟著擴廠潮繼續成長。2021年前3季,他們來自台積電的營收甚至超過4成5。

洋基工程能走到今天,固然一部分來自台積電有意培養多元供應商,但更重要的是他們不放過任何機會的精神。

先切入電子業再打進竹科
不惜以成本價搶到訂單

1980年和台北工專(現台北科技大學)冷凍空調科同學一起創業的董事長賴有忠說,洋基工程最初鎖定食品加工廠客戶,做食品急速冷凍製程。但,很快發現,沒辦法仰賴此類客戶做大營業額,他們把眼光看向電子業。

1985年,先是透過人脈,接到印刷電路板廠華通電腦的生意,也是他們第一個大型無塵室工程。

雖然,他們藉此陸續接下不少電路板廠的生意,卻沒拿到一家新竹科學園區裡的廠商訂單。即便做過無塵室,只要洋基在竹科沒有實績,就很難被半導體業信任,「每一個廠都不願意當白老鼠,」賴有忠表示。

半導體的無塵室尤其不容許出錯,溫度、濕度、壓力、落塵量、氣流方向都要做好精準控制,一犯錯,很可能造成晶圓報廢、良率下降。

早期,台灣半導體廠的大型無塵室工程多由日本和歐美公司承包,連2020年營收規模是洋基6倍多的漢唐,也都是從外商公司的下包商、周邊小工程開始。「(洋基)它可能跟(半導體)業界沒有來往,亞翔跟漢唐當初跟半導體業就有來往,所以比較有機會,」一家大型工程同業總經理觀察。

已經切入比人晚,就不能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1996年,洋基的營收還不到2億元,但當賴有忠聽說,竹科一家當時營收規模百億以上的半導體廠有一個無塵室小案子,他「逮到一個機會就窮追猛打,往死打!」

他除了向同業請教,更七度私下向潛在客戶的廠務人員請益,直接跑到對方家門口一路等到晚上10點,就是為了確保技術、設計都切中客戶想要的。甚至為打入半導體業,不惜以破壞行情的成本價從外商手中搶單,自己創造機會。洋基工程總經理劉士源回憶,當時報價至少低了同業20幾%。

毛利僅3%、動員兩倍人力
「就是不惜代價把它做好」

2009年,他們更卯足全力,要接下隔年動工的一座台積電先進封裝廠案子,讓自己擁有「台積供應鏈」光環。再一次以近乎賠本方式拿下此案,把毛利率壓到約3%,相較於該公司近年約15%的毛利率低了10幾個百分點,「那時候就是不惜代價把它做好。」劉士源強調。

但,低價只是敲門磚,洋基能持續在半導體供應鏈中站穩腳步,靠的是不輕忽每次機會的拚勁。「它的工程師年輕,滿滿的衝勁在做服務,這是它的優勢。」一位營收規模比洋基大上一倍的同業董事長評價。

2018年,一連好幾天的台南暴雨,干擾洋基為台積電無塵室施工進度,原先90天就該完成的案子,真正能施工的天數只剩50天。當客戶要求時程不能變,他們緊急開會,用「3班制」追趕進度,最高一天要動員將近800人,是原先的2倍。白天讓所有的系統包商加緊腳步施工,另外,再安排一組人員在半夜將隔天早上要用的材料調進工地,無縫接軌。

「已經不是用天、(是)用小時為單位,」劉士源回憶,團隊有達成使命的企圖心,最後這場仗打得漂亮,更奠定他們在台積供應鏈的地位,「我們第一次得到台積電的獎盃,一次拿3個!」

而雖然一開始以低價切入,但後續隨著人員經驗提升,施工效率增加,且公司規模壯大後具有採購優勢,也讓他們近年的毛利率能跟漢唐等先行者不分上下。

雖然如今備受資本市場關注,但前述同業董事長提醒,當營收高度集中於半導體客戶,萬一此產業資本支出有一點遲滯,營運表現會馬上大受影響。

十年磨一劍,洋基工程能有今日的成績其實沒有秘訣,只是為自己創造機會、並不放過每一次機會,然後務實的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