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WOO CPO Oliver (左)、FUNWOO CEO Nancy(右)

在台灣買房的人應該多少都有過類似的經驗:明明已經列出明確條件,卻還是會被帶去看不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或是花費時間精力和好幾家仲介打交道,好不容易看到中意的物件後,最後斡旋來回卻無法成交,更甚是僅想了解某路段買賣物件,卻無法透過選定的房仲,一覽全貌。


這些許多台灣人習以為常的買賣房屋長期抗戰,看在有過長期海外生活經驗的人眼裡,其實充滿了不合理。FUNWOO的 CEO Nancy 分析:「在美國買賣房屋,買、賣方會各有一位房仲顧問,就像兩造律師一樣,為委託人爭取最大利益;但在台灣,很多時候買、賣方之間是透過同一個仲介,利益發生矛盾時反而引發信任危機,也因為這種模式造就資訊落差的運作空間,導致房產資訊不夠透明。」

各自體驗過在台灣置產或賣房的痛點,讓這群海外遊子決定一起回台創業,把美國房仲模式高效率的優點和新創科技帶回台灣,不是要取代原來的業者或瓜分市場,而是希望為台灣房地產帶來轉型的契機。FUNWOO 的 CPO Oliver 這樣形容:「我們想要提供的是一個 AI-based 房價估算平台,去服務有需求的買賣家及房仲。」創造的效益,是買家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力氣找到理想中的房子,賣家和房仲可以用最小的時間成本快速成交,而且價格合乎市場行情,讓雙方滿意,讓房屋交易的整個流程變成一個「很 Fun」的經驗。

「標靶式」精準服務 讓買賣房變很 Fun

願景很美好,如何實現?這就得從 FUNWOO 四位共同創辦人的背景說起。

四位創辦人的學經歷背景一字排開,陣容十分壯觀:CEO Nancy 擁有外商行銷主管和中台美三地豐富房產投資經驗,在西雅圖取得執照第一年就成為華盛頓州Top 1%房產顧問;CPO則是在矽谷成功創業、開發出推薦引擎 Zofari App 的 Oliver;還有早期就在 FB 擔任工程師、對社群廣告投放邏輯有著深刻洞悉的 CTO Huge,和出身藝術與聽力醫學背景的 CSO Julia。結合了 Nancy 精準的房地產分析和創新行銷專業,Oliver 的 AI 大數據搜尋分析技術,Huge 對廣告精準投放技術的掌握,還有Julia的美感藝術天賦,4個人的專業碰撞出火花,成為 FUNWOO 商業模式四大特色「智能科技、創新行銷、專業房產顧問、美感生活」的最有力後盾,也才有底氣喊出「刺激台灣房產商模轉型」的理想。


當買家找上 FUNWOO,FUNWOO 就化身買家的專屬經紀人,直接囊括所有房仲服務商手中的物件,FUNWOO 的房產顧問還會依買家需求事先篩選、完整分析比較後,提供最精準的內容資訊,讓買家只需要看真正符合需求的房子,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而跨越地域限制的數位服務,結合 FUNWOO 團隊的專業和國際背景,甚至可以更完整地滿足海外國人越洋購買台灣不動產的各種服務需求,例如依據海內外不同的稅法做出最好的安排。

對賣方而言,FUNWOO 則能打造最佳的賣房策略,包括運用 AI 大數據判斷出最佳訂價,上線售屋前針對物件進行實地或虛擬的陳列布置,加上專業攝影師的拍攝,能在數位世界呈現物件的最大價值,再透過精準高效益的數位廣告投遞,快速找到最適合的買家,甚至還有 Open House 賞屋。

數位原生的賣房思維:不靠話術、用科學數據和專業拚成績

不只對客戶,房產從業人員對 FUNWOO 的平台效益有更深刻的感受,FUNWOO 的房產顧問能以自家後臺,透過AI更便捷的科技模式,縮減瑣碎耗時的工作,將顧問時間花費在買、賣雙方的服務,而系統除了做物件分析,還能針對個別物件在社群投放高效益廣告,更精準地鎖定潛在買家。如同房仲人員的廣告代理商,而有了好的工具對於顧問來說,高效益工具、精準客源,與全台房仲更互補性的合作,成就更完美的市場交易機制。

在今年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不只陸續有建商在網路上看到 FUNWOO 高度吸睛的售屋廣告後主動聯繫,希望透過 FUNWOO的專業網路行銷協助宣傳物件,也有越來越多資深房仲人員認知到數位的大勢所趨,開始向 FUNWOO 投遞履歷。因應這一波數位浪潮中大幅增加的業務需求,FUNWOO 也準備在今年擴大徵才,預計年底前再招募多位房產顧問。

目前 FUNWOO 針對房仲人員的需求,持續開發更多高效率的工具,未來也希望公開估價系統能讓所有人都適用。為了提供更完善的服務,Nancy 也強調自家對徵才的挑剔,學經歷只是基本門檻,更看重特定領域的菁英,例如 FUNWOO 目前的顧問就有稅法、室內設計等背景的專業人才,全方位360度的服務,能更吻合市場上各面向多數的需求。

FUNWOO APP 六月上線之後,下半年,FUNWOO 新的估價系統也將上線,由客觀中立 AI 大數據分析,作為建議的價格參考,為買賣雙方創造更大的信任,屆時也將為整個台灣的房仲市場帶來全新的局面。在美國事業有成的遊子現在回到台灣,除了把矽谷的新創觀念和技術帶回,也帶來為台灣發展更好的服務,更希望把「車庫創業」改變產業的雄心壯志一併帶入,點燃產業升級的推動力。


*照片為4月中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