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韋能能源在2015年進軍台灣後,就積極投入再生能源、循環經濟和永續環境的發展。韋能除了推動綠能產業的發展之外,也很重視電廠周遭的環境保護,並積極維繫生物多樣性。在韋能的艾貴義竹電廠,鳥類可以安全地在太陽光電模組的支架上築巢、生蛋,也可以在光電模組上飛翔與休憩,傍晚時分,成群的鳥類,恣意的在義竹電廠覓食與嬉戲,讓義竹電廠不僅僅是供給人類生活用電的場域,更成為許多鳥類的遊樂園與食堂。

電廠旁的黑面琵鷺 成綠電與環境共存的最佳見證

韋能能源維運總監王朋泰表示,在占地約80公頃的義竹電廠基地中,就有30%的用地做為生態保留區,最高一天觀測到有超過100隻黑面琵鷺棲息,今年以來累計已有超過1800隻(次)黑面琵鷺曾來造訪。

望著生態池監控系統的畫面,王朋泰正仔細數著前來過冬的黑面琵鷺,螢幕上,黑面琵鷺正悠哉的在義竹電廠享用著美食。其中幾隻黑面琵鷺的腳環顯示著,這一兩年來,不少黑面琵鷺抵台過冬後,都會再回到義竹電廠休憩與覓食,這些回頭客,正是生態與生物多樣性如何與再生能源開發和諧共存的最佳見證。

義竹電廠原本是一片廢棄的鹽灘地,韋能能源在規劃艾貴義竹電廠時,就與環保團體及大學院校合作,記錄案場周遭水鳥及候鳥,例如黑面琵鷺等的蹤跡及遷徙路徑。透過高雄市野鳥學會的協助,以打造鳥類友善環境的角度,去設計與建造太陽能發電廠,並透過設置人工島與生態池,營造出有利於鳥類生存的棲地。

韋能能源也在義竹電廠設立全台首座綠電業者與非政府組織合作的綠能生態教育館,開放機關團體與一般民眾免費參觀,提供綠能與環境教育,並讓參訪者可近距離觀察黑面琵鷺的生態。透過導覽解說,不少人非常驚訝電板完全使用清水來清潔,對環境無毒無害;此外,民眾也了解到太陽光電模組在未來除役之後,已有完整的回收機制,不會造成環境的負擔,更將創造回收循環經濟。

運用新科技 大幅提升效率

一般的火力、水力電廠是屬於集中管理型的電廠形式,但太陽能電廠則是以地換電,以最少的人力管理大面積的電廠。義竹電廠有19.5萬片太陽光電模組,每年可滿足約2.8萬戶家庭用電需求,韋能能源只用了5個常駐員工便可管理如此高效能的電廠,韋能能源是怎麼做到的?答案就是:新科技的管理。

透過AI人工智慧事件偵測系統,可以主動偵測到案場發電異常的狀況,如遮蔭、串列接線劣化及何時需清洗太陽能板等,大幅減少人員查看、人工分析時間成本。此外也與長榮大學合作,以無人機進行電廠內及周邊環境巡檢,並以紅外線熱影像掃瞄,判斷模組有無劣化傾向,同時引進灰塵偵測系統,用科學的方式偵測判斷清洗的時機,以人工清潔光電模組,頑強的鳥糞則出動無人機處理,減少鳥糞與落塵對發電量影響。

近年來,全球均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太陽光電設施需面對鹽害腐蝕、洪水與強風等風險。王朋泰表示,面對颱風、洪水、地震等天災,韋能能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防災標準應變程序。光電設施支架結構設計具有抗風、抗鹽害、抗腐蝕等功能,防洪設計以高於百年洪水高度為基礎,並設置了科技化的自動偵測系統,電廠的管理人員,可以化身為千里眼、順風耳,隨時隨地透過手機軟體,即時掌握案場的各種狀況。韋能能源除了透過新科技的運用,定期執行風險評估工作外,並依據評估成果,考量是否需強化、新建設備,或是提高既有能源設施的安全設計標準。採用人工智慧的維運模式,讓韋能的太陽光電廠成為會思考的聰明電廠。

重視生態 以行動實現共好

韋能能源技術資深經理高治舟表示,與亞洲鄰近國家相比,台灣其實是一個相對適合發展太陽光電發電的環境。日本經常因為積雪造成光電模組停擺及損壞,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則有颱風、海嘯、火山灰的天然災害挑戰,台灣雖然不時也有颱風與豪雨的侵擾,但在緯度與氣候上是適合太陽光電的發展,加上有「再生能源法」的法源依據及電價躉購制度,政策推動上更是相對穩定。

高治舟也分析,政府規劃選作太陽能電廠的區域,許多是地層下陷區,或是土質不利耕作,原有的生態在沒有良好管理下,其實更容易遭到人為的干擾與破壞,比起興建為太陽能電廠,有了良好規劃與管理營運,反倒可以讓當地生態獲得適當保護。此外,在經濟發展持續進步下,人們對「電」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如何選擇對生態友善的電力來源,值得大家深思。

王朋泰指出,「在地深耕,實現綠能」是韋能能源的一貫政策,如果不重視生態保育,就不會選擇太陽能作為志業。投資其他能源能獲得的報酬率可能會更好。但希望取得能源與維持當地生態並非相互扞格的概念,只要願意開始行動,達成共榮共好應該就不會再只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