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正式解編,被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最嚴峻危機的新冠疫情,三年多以來終於落幕。相較於歐美日韓等國家,台灣疫情控制相對平穩,應歸功於多年來政府及醫學界對於傳染病防治的經驗及準備,才得以將衝擊降到最低。SARS疫情迄今已經20年,面對新興傳染病的防治,不論是否發生新冠疫情,台灣的準備包括傳染病防治法、專家、物資整備、疫苗藥物緊急採購、供應以及指揮中心等防疫體系均已經架構完成。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指出,此次抗疫關鍵包括政府積極鼓勵勤洗手、戴口罩兩個預防傳染病最重要的方式;並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籌,隨時掌握最新的全球疫情流行情況,擬定作戰計畫;指揮中心每天發布最新疫情,向大眾說明重要的疫情資訊、政策及措施,並視情況滾動式調整防疫措施與戰略準備,再加上醫療體系、產業界以及全民的攜手合作,讓台灣的抗疫成績成為國際的典範之一。

根據商業周刊與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共同調查「2023年新冠疫後傳染性疾病知多少」結果發現,疫情爆發以來民眾最害怕永久後遺症、擔心家人或自己重症或死亡。王復德表示:「面對病毒性疾病的威脅,及早治療是關鍵!」事實上確診者經過妥善治療,超過九成都可以回歸正常生活;尤其中重症患者若能及早使用抗病毒藥物,可以降低發生重症及死亡的機率。因此,當國際上新冠肺炎的第一個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出現時,政府也非常努力接洽以讓台灣的病患有機會使用。

台灣吉立亞醫藥總經理彭國書表示瑞德西韋被美國政府認定為防疫物資,但仍積極爭取讓台灣列入全球臨床試驗,讓國內醫療人員及患者得以有機會使用治療藥物

產業快速引進抗病毒救命藥物 助台灣迎戰病毒威脅

率先將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引進國內的台灣吉立亞醫藥總經理彭國書表示,該公司在抗病毒藥物領域深耕多年,當瑞德西韋對COVID-19的治療效果被初步證實之際,台灣吉立亞團隊隨即與總部聯繫,積極爭取盡快將藥物引進台灣。然而,當時該藥被美國政府認定為防疫物資,無法出口;彭國書回憶,團隊經過多次的協調溝通,終於爭取到台灣加入全球臨床試驗,讓國內醫療人員及患者得以有機會開始使用治療藥物。

為幫助更多患者,之後更積極配合衛福部醫政司、疾管署及食藥署等主管機關,齊心協力讓瑞德西韋的藥證核准時間以5天完成,10天取得藥物許可證(正常流程需要12個月),在21天內第一批藥物順利抵台(正常流程需要2個月),成為全球第三個使用瑞德西韋的國家,更是國內第一個進口的抗病毒藥物。

有59.9%的民眾認為,未來若再出現新型病毒,相信也能夠透過科學找到戰勝或共存的辦法

了解疾病、定期篩檢、及早治療是面對病毒疾病的最佳防禦

而隨著日前指揮中心解編、口罩解封等措施,民眾紛紛展開疫後新生活,但根據「2023年新冠疫後傳染性疾病知多少」調查發現,仍有4成6的受訪者對未來有新型病毒疾病出現感到擔心。王復德表示:「臨床上觀察,民眾容易因為疾病認知不足而導致焦慮恐慌,若能建立對病毒的正確認知,較能減緩恐懼情緒,甚至降低獵巫事件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因新冠疫情而產生「免疫負債」現象,例如在今年口罩鬆綁後,流感疫情攀升,反而在5 ~ 6月到達高峰。疾管署宣導應持續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好習慣,並建議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可戴口罩維護自身及他人健康。王復德理事長呼籲,對新冠病毒仍不能掉以輕心,病毒並未消失,有任何症狀仍需要快篩及診斷,及早接受治療。同時他也呼籲醫療要回歸常態,輕症先至診所,重症及早到醫學中心就診,維持足夠的醫療量能。

更多傳染病相關文章,請至「新冠疫後 傳染性疾病知多少」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