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6地震,意外讓塵封11年從沒用過的警報制度重啟。

2011年311大地震後,為了防止用電高峰缺電,日本經產省制定了「電力供給緊迫警報」制度,規定電力公司在用電吃緊前,提前發出警報。但在制度上路後,由於太陽能發電補足了缺電危機,這套制度整整11年都沒用過。直到今年3月22日,才因福島地震導致多個火力發電廠機組停機,且氣溫突然變冷、用電需求增高而啟動。

過去,日本用電最吃緊的季節集中在夏天,家庭、工廠及商場辦公樓的冷氣用電激增,經常造成供電短缺,這幾年日本積極朝向再生能源轉型,使得限電危機獲得緩解,其中最主要的功臣是太陽能發電。

日本從1994年開始政策性推動太陽能發電,政府不只補助裝設太陽能板,也會回購剩餘電力,使得日本太陽能發電的規模高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中美兩國。但大範圍補助,卻讓如今的日本迎來太陽能板的大廢棄時代。

30年前補助制度,催生太陽能板廢棄潮

1994年,日本政府發布家庭用太陽能發電普及的獎勵制度,太陽能潮在2009年推到頂點。埼玉縣川口市的黑川輝,21年前準備蓋新房的時候,為了省電費,特別在屋頂加裝了60片的太陽能板。「當時的工程費大約是700萬日圓,施工單位說,反正政府有補助金,你就裝吧。」黑川輝聽了施工單位的建議,領了70萬日圓的補助金,太陽能板裝好之後,1度電可以賣48日圓,讓電力公司回購。2019年,這項補助結束,同樣1度電,賣給電力公司只剩下8日圓。

問題不止於此,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太陽能板的壽命大約是20至30年。接近使用大限的太陽能板,成為補助戶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去年,2套發電系統的切換裝置壞了1套。黑川找人來修,發現必須整組換掉,1套的費用大約是30萬日圓,80多歲的黑川夫妻沒有多餘的錢,可以更換這些設備。「我現在只想趕緊把屋頂的太陽能板全都拆了。」黑川先生有點後悔當時裝了這套設備,但是要把所有的太陽能板撤掉,費用也不便宜。

岩手縣奧州市一家專責清理廢棄太陽能板的企業主菊地信一說:「太陽能板的大概用了10年效率就會變差,現在1年要處理超過3萬片的廢棄太陽能板。」這些太陽能板,有被雪壓壞的,有發電效能大幅衰減的,或是像黑川先生這樣無法支付更新費用而報廢的。日本環境省預估,2040年左右,每年報廢的太陽能板將達80萬噸,是現在的200倍。

太陽能板回收工序複雜,成本昂貴

太陽能板在製造的時候,為了抵擋日月風雨的長期侵蝕,做得非常牢固,因此回收所需的工序也特別複雜,處理費用高昂。這讓許多報廢的太陽板被任意丟棄在深山裡。日本政府為此立法,從2022年7月開始,要向太陽能發電事業主事前徵收太陽能板處理費用,防止非法丟棄的事情發生。

台灣同樣也有非法丟棄太陽能板的狀況。經濟部能源局預估,2032年每年廢棄的太陽能板將超過1萬噸,2039年則會突破10萬噸。隨意丟棄的太陽能板將會成為另一項環境公害,於是經濟部能源局從2019年開始,隨電徵收回收處理費,每產生1度的電力就必須徵收1千元的回收處理費。

這些回收的太陽能板該怎麼重新利用呢?根據日本經產省2018年的資料,日本報廢的太陽能板大約4400噸,其中3400噸重會新做成新的太陽能板,剩下的1千噸成了無法再利用的廢棄物。

此外,日本丸紅商社現在正將這些無法回收利用的太陽能板玻璃材料,與貝殼混在一起,燒製成不規則結晶體。這些結晶體可以放入草莓的培養土,讓培養土維持一定的保水性及通氣性。這個方法雖然不錯,但所需成本太高。台灣業者表示,在有回收處理費的補助下,還能維持20%利潤。如果沒有回收處理費,就必須賠本經營了。所以丸紅的渡邊剛史說:「所有的環節,就卡在要怎麼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鍾守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