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秤星座的朋友辛苦了。」輕柔配樂加上「星座」、「辛苦了」幾個簡單的關鍵字,星座專家唐綺陽的聲音、形象,浮現在眼前。透過如「水星逆行」等星象解釋、梳理人際關係和時事,她被網友比喻為「國師」。

然而,十七年前,星座只是時尚雜誌最後幾頁的點綴話題;唐綺陽也只是命理節目上排排坐的其中一位老師。能夠翻轉這個生命軌跡,歸功於大慕影藝執行長林昱伶,「她是我的人生指北針,」唐綺陽這麼說。

林昱伶這個名字你可能很陌生,但是她手上產出的IP(智慧財產),你肯定有耳聞。

林昱伶

出生:1969年
經歷:《做工的人》、《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投資《麻醉風暴2》、電影《紅衣小女孩》系列
現職:大慕影藝執行長


翻轉嚴肅小品題材
破台劇天花板、霸占排行榜

好比被譽為打破台劇天花版的《我們與惡的距離》(簡稱《與惡》)、蟬聯myVideo平台戲劇排行榜三個月冠軍的《做工的人》。談刑法、精神疾病和新聞正義的《與惡》,是超嚴肅題材;《做工的人》改編自作家林立青的散文集,全劇台語發音,以工地生活為主題,也被定調為小品。

「她能翻轉大眾印象,再將IP推進市場,而且是貼近大眾的市場,」《誰是被害者》製作人湯昇榮說,林昱伶有把「偏門變熱門」的能耐。兩人去年共同被《GQ》雜誌選為「年度娛樂IP推手」。

就像二十年前,唐綺陽的星座運勢書偏屬小眾市場,但今年,她的封筆作,預購才上架半天,六千本簽名版就銷售一空。「沒有她,我可能已經離開電視圈,」唐綺陽談起與林昱伶這十多年的合作,兩度哽咽。

兩人與商周訪談這天,唐綺陽頂著絢麗彩妝,下半身是條五顏六色的裙子,白色的指甲,在她手舞足蹈間,吸引著我們的目光,還沒進門就聽見她洪亮的笑聲,自帶一切聲光效果。林昱伶則顯得拘謹,黑色褲裝搭白色T恤和球鞋,俐落乾淨。

她倆回憶初次見面,在一家咖啡廳。那時唐綺陽頂著剛下通告的妝髮到場。林昱伶因為前一晚應酬宿醉,頭腦很昏沉,沒想到唐綺陽在她面前,突然開始訴說自己的委屈,還嚎啕大哭。

「她哭完之後,還問說:我可不可以卸妝?就在我面前卸妝起來,」林昱伶笑說,「我覺得很驚嚇、很Drama(戲劇性),」卻也被這真性情打動。

唐綺陽則是被林昱伶的認真相待感動,「我想要成為大師,」那天唐對林這麼說。向我們談起這段,她又哽咽了,因為當年所有人聽了這話都笑她,只有林昱伶沒有。

她的「少做多寫」計畫
助唐綺陽十年成大師

第二次見面,林昱伶帶了一張紙,上頭寫著她對唐綺陽的二十年計畫。第一個五年,要求她每年寫兩本書以累積厚度、深度;第二個五年,手上要有幾個節目。另外,要她減少接觸媒體、避免說錯話,也不能賣開運商品、不做算命軟體;上通告節目要慎選,才能與其他命理老師區隔,做出可信賴的專家形象。

要成為大師,難的是「不要做什麼,」林昱伶說。

二○一六年,臉書在台灣蓬勃發展時,唐綺陽因為「共感」、「療癒」特質,在直播上找到舞台,大受網友歡迎。距離她規畫的「十年成大師」,恰好如期。

林昱伶解釋,是社群成就了唐綺陽,「(直播時)她想吃就吃、不給她吃還會生氣,這種專業但又衝突的感覺,有性格魅力在。」她認為這是電視上不加分,但在社群上很加分的特質。

對社群的掌握,是林昱伶勝出關鍵,背後來自她累積了二十多年的經紀經驗。湯昇榮觀察,經紀人背景讓她和一般製作人不同,「她所有事情的想像都是從人出發,會去了解每個人的屬性跟個性,也很善於跨界溝通。」

不上電視、不賣開運商品,打造「療癒占星師」切中STP理論


STP理論是指企業在一定的市場區隔基礎上,確定自己的目標市場,再把產品或品牌定位在目標市場中的確定位置上。策略分為3步驟,以林昱伶打造唐綺陽品牌為例:

■Step1
▪步驟_S市場區隔(Segmenting)
▪做法_將唐綺陽與其他談話性節目命理老師區分
▪取捨_不能賣開運產品、不能做算命軟體

■Step2
▪步驟_T選擇目標市場(Targeting)
▪做法_唐綺陽善用部落格等長篇論述,適合閱讀型、重互動感的觀眾;不適合電視框架內,有時間限制的論述
▪取捨_減少媒體接觸,由經紀團隊處理。親手撰寫部落格等載體,累積知識。不以營利為目的,參與公益活動

■Step3
▪步驟_P產品定位、品牌定位(Positioning)
▪做法_占星專家,療癒路線的大姊姊
▪取捨_不走鐵口直斷的算命師路線

整理:楊絲貽


她視社群為市場指標
《做工》收視奪冠卻憂沒網議

像是《與惡》這種硬題材,她認為「難吞的地方,就用一個華麗的陣容,吸引大家來看。」因此選角時,雖有兩項數據都指出,賈靜雯被歸類在八點檔型,不是公視觀眾群喜愛的演員,但林昱伶堅持選她當女主角,「第一是媒體對她感興趣,第二是她經歷過這麼多社會事件,人生很精彩、有厚度,第三是我一直認為她是個非常好的演員。」

賈靜雯的確沒讓她失望,在從影二十九年後,首度獲得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獎。頒獎台上她含淚說:「謝謝金牌製作用了過氣的女藝人,今天讓你看見了我的努力。」

再如《做工的人》播出時,已成HBO Asia年度收視冠軍,林昱伶卻焦慮不已,「我一點都不開心。」她不斷逼問團隊,「為什麼網路上都沒有人討論?(這代表)觀眾沒有共感?」

參與該劇行銷的CatchPlay集團執行長楊麗貞說,林昱伶很在意社群,「因為那是直接、快速回饋的。」她不希望觀眾只把戲劇當娛樂,而是能對議題有更多思考,因此,每一集播畢後,她安排不同的演員組合上網直播,與觀眾討論劇情、議題。這個做法,也有助於聚焦,避免輿論失控。

甚至,為了讓觀眾貫徹對議題的感受,連劇中插曲她都要反覆雕琢歌詞。負責《與惡》配樂的華研國際大中華區總裁何燕玲回憶,「那首《路過人間》只會(在劇中)出現一次,但昱伶希望更貼近劇情,我們也配合修改、重新配唱。」

這些執著,相當耗時耗心力,一分鐘的預告也要磨上三個月,在業界幾乎是前所未聞。但湯昇榮、楊麗貞卻異口同聲說,高標準要求反而會讓他們更想再與她合作,因為自己也能進步。華研更在《與惡》播出之後成為大慕的股東。

林昱伶經常自問,「每天都產出這麼多戲的時代,我可以拿什麼吸引觀眾?我的決勝點是什麼?」相較於經紀工作得打安全牌,製作戲劇她則要「比安全再危險一點。」

例如,要讓社群關心冷門議題,就要冒險突圍。製作《做工的人》之前,她把原著拿給三個朋友看,回應是「太苦了,不想看,」但她不死心,「我就是想要做炒飯,你說不想吃,好,我就換個主廚、加個特殊配料。」

她的「主廚」是請來新加坡視帝李銘順主演,配料則是把「很苦的工人故事」用喜劇方式呈現。

再如籌拍中的政治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她想有別於傳統政治劇著重的鉤心鬥角,「政治有沒有可能有清新面向?」只是,在播出前,她也坦言沒有把握觀眾會埋單,「只能不斷叩問觀眾要什麼。」但處於這種危險邊緣,「會讓我有緊張感、會進步。」

她認為,線上串流影音(OTT)興起,帶來了分眾市場,讓大眾電視時代看不上的冷門好戲能找到知音,「什麼題目或故事、或人,都是可以做的,只是你如何找到跟觀眾接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