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文字去旅行」課程名稱很文學風,內容卻包羅萬象相當扎實。第二次加入共創計畫的羅麗蓓老師表示,在18週的上課時間中,學生需學習跨文化溝通、自然生態書寫與繪製、微電影拍攝與製作、攝影策展、空拍機操作、鳥類觀測、VR應用、文化觀光與行銷等相關知識。

自然生態書寫,勾勒社區精彩特點

「自然寫作」示範了文學和土地親近的可能,是一種呈現出人與自然互動歷程的書寫形式。110年羅麗蓓老師持續帶領學生團隊以「候鳥」符號的運作體系來詮釋並轉化文本,為籃城社區創造一種更接近「自然」頻率的語言,透過文字、影像、聲音或VR虛擬實境等傳播表現形式,引領旅人穿梭社區巷弄間,用五感去觀察並感受自然的奧秘,由淺到深地勾勒出籃城生態環境和在地人文的特殊連結,透過串聯的故事,重新找回為農村之美與其蘊含之精神,啟發大眾對現代農村的全新想像。

羅麗蓓老師回憶,109年是號召團隊學生早起賞鳥,從認識候鳥、盤點鳥類資源開始,對籃城社區產生認識與連結;110年特別邀請社區居民一起去賞鳥,在親眼目睹4月候鳥北返的壯觀景象後,居民開始重新認識社區並感觸良深地說:「望遠鏡看過去,居然能找到30多種不同鳥類。沒想到一成不變又平淡無奇的籃城社區,真的隱藏不少精彩元素,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文學地景裝置藝術,散步尋找籃城之美

延續109年文學牆地景藝術的概念,110年共創團隊拓展布點區域,建置更多鳥類圖鑑與影像創作內容,提升空間美感外,更建構出籃城適合生態教育與觀光休閒的在地特色。計畫合作夥伴「籃城書房」,系統化整理並更新每年學生的作品,將社區人文故事與自然生態串聯在一起,精心繪製文學地景裝置藝術地圖,透過小旅行的方式,帶領遊客散步巷弄間,成功吸引不少遊客來此舊地重遊。

羅麗蓓老師表示,遊客只要掃描QR Code,就能聽見社區發展協會的賴克祥大哥,輕聲吟唱籃城小調;或原創作者為你朗讀牆上籃城印象的臺語詩詞;或走到鳥類彩繪裝置藝術前,進一步了解鳥類生態知識,聆聽牠們嘹亮的叫聲。

因疫情影響,共創團隊將文學地景藝術裝置製作成3D環景的VR虛擬實境,邀請民眾宅在家也能身歷其境,一覽社區鳥類裝置藝術、文學牆、生命之樹、藍晒圖、社區長輩繪製的彩繪牆等。

社區從封閉走向接納,讓改變看得見

在地經營已有7年的獨立書店籃城書房,不僅為共創團隊學生進行社區踏查時,提供凝聚歸屬感的學習據點,在計畫或課程結束後,也可協助作品的後續維護。一路走來,籃城書房王梓頎店長看見,原本籃城社區民風保守、封閉,對外地人接受度不高,隨著書房在社區內蹲點多年並持續深耕,再加上羅麗蓓老師透過共創計畫帶入年輕學子的創意,一起動手改變了這個社區。

「居民從一開始的不解,到現在願意參與其中,去了解籃城候鳥的生態獨特性,真心接納共創團隊的師生,還會熱情邀請遊客來家中喝一杯茶,甚至主動幫忙澆花,一起維護文學牆附近的環境。」王梓頎眼帶光芒開心地說:「我們和共創團隊這些年的努力,好像真的為籃城社區帶來改變的契機!」

羅麗蓓老師:把農村放在心上!

拋開既有框架與眼光,換位思考,羅麗蓓老師將自己視為農村一員,用心挖掘農村之美,透過巷弄人文地景空間的打造,演繹農村社區獨特內涵。

要保留農村之美,就要先發掘農村到底美在哪裡?羅麗蓓老師持續兩年以「候鳥」為埔里鎮籃城社區的農村符號,帶領學生從認識鳥類開始,進而認識社區的歷史人文與生態環境,透過影像、文字與裝置藝術等方式,重新建構農村美學新樣貌。110年計畫擴大人文地景的範圍,繼續和籃城書房與南投縣野鳥學會合作,帶領外地遊客散步社區巷弄中,透過導覽文學地景及鳥類裝置藝術,展現當代籃城在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上的多樣性,並同步增加雲端線上學習平台資料,持續演繹現代農村的內涵。

學生學會停下腳步,留心身邊事物

110年剛加入共創計畫的暨大外文系二年級徐勝麟,和二度參與計畫的學姐邱婧瑄,他們學會停下匆促的腳步,開始留心身邊事物,藉由與社區長輩互動的過程中,正向激發了居民去重新看待自己的社區。在新舊世代對話溝通的過程,從不解到相互理解及欣賞,更難能可貴的是,還結識了同樣喜愛賞鳥與攝影的學習夥伴。

教學亮點

1. 以「候鳥」做為社區識別符號,帶領學生轉化符碼呈現農村之美。
2. 透過影像與文字書寫,推動社區自然生態環境教育。
3. 導入VR虛擬實境技術,增加學生科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