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故犯的孩子
愈說愈故意的行為

「為什麼總是要跟我作對?我明明告訴他不要在客廳丟球,他卻總是一副『我偏偏要』的態度,甚至愈說愈故意!真令人生氣!」

「每天早上叫他穿外套,就是偏不要!警告他說會冷到,就偏偏不穿還頂嘴。總是要等到媽媽罵人了,孩子才願意把衣服穿上。真搞不懂他在想什麼!講都講不聽!」

孩子故意,不見得是在針對媽媽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考驗媽媽耐性的原因也很不一樣。好比說,4~6歲是心智發展快速期,這時可能很多家長都會發現,管教愈嚴,孩子反彈也愈大,不但愛頂嘴、唱反調,罵也罵不聽。

圖片來源:《教養的真相:圖解孩子講不聽、叫不動,大人該懂的破冰對話》

2歲:想控制大人

2歲的孩子已經開始具有自我意識了,總覺得自己長大了,什麼都想照自己的意思去做,爸媽愈說不可以,他就愈覺得背後一定有什麼秘密很值得探索,所以在家裡經常會有「不讓他玩插頭、他偏要玩;不讓他跳沙發、他卻跳得愈開心」的狀況發生。這時如果過度禁止,會讓他更好奇、更想要冒險,當你的指令不明確、又複雜時,他只會聽到他想聽到的「可以」,自動省略了前面的「不」字,因為,他只想對你證明:「我長大了!」

4歲:常常覺得我很會

4歲的孩子喜歡新奇的事,雖然已經有點小能力了,但在爸媽的眼中仍是個小不點。這時他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了,你根本不了解他、不想放手讓他長大獨立,因此很容易表現出抗拒不從的心理,完全不想聽你的指令,甚至會有點想要挑戰你的底線。

6歲:長大了,不想被控制

學齡前的6歲小孩,因為行為能力更強了,想要探索的範圍也更大,相對的也更容易闖禍、惹麻煩。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控制衝動」能力的發展階段,又有著冒險犯難的精神,所以當你說「不要碰」時,他想的是:「碰一下又不會怎樣」;這時你如果還一味禁止,他當然不聽!

8歲以後:做不被允許的事情很刺激

學齡期的孩子已經開始有邏輯思考的能力,會想很多問題,也希望得到爸媽或老師的肯定,但心裡又有一種賭徒心態,想嘗試一些無傷大雅的壞事,享受刺激感,在他心裡,總是有股聲音告訴他:「做做看,反正不一定會被抓到。」

有沒有發現,孩子產生故意行為時,當我們在氣頭上,用威脅、恐嚇或打罵的方式教養他,經常徒勞無功。下次或下下次,孩子仍然故態復萌,大人總是不能理解,為何「他明明知道做了會被罵、會被處罰,卻還是照做?到底怎麼回事呢?」

在上段裡,我分析了孩子故意行為背後的想法。你要知道,每個階段的孩子,明知故犯的原因都不太一樣,爸媽到底應該要怎麼做,才能化解陷入僵局的困擾?

2∼4歲的故意心態是「實驗心理」

圖片來源:《教養的真相:圖解孩子講不聽、叫不動,大人該懂的破冰對話》

這階段的孩子好像總是特別故意,教他認識三角形,一次說對了以後,下次他卻故意說成四角形;又或者,告訴他「這是米奇」,他偏偏就要用邪惡的眼神看著你,然後說出:「米古、米香、米花……」五花八門的詞,等你糾正時,他又笑得很開心,真的非常故意!

其實有些孩子故意跟你搗蛋,只是想實驗一件事:他想確認父母說的並不對。很奇怪的,每次當我們說出:「不要跑,否則會跌倒喔。」有時他就只會回頭看看你,然後繼續跑,但卻不會跌倒。這時,孩子的心裡想的是:「你騙我,我才不會跌倒呢!」所以,如果家長一直重複這些碎唸的話,等他實驗後發現你說的不見得是對的,以後就會覺得你說的全都是假的,然後就愈來愈不聽話、愈來愈故意。

遇到這種情況,解決策略是要更放鬆。2~4歲的孩子還不懂道理,如果你很認真跟他說教,那你就輸了!換言之,如果連這點小事父母都不放鬆,你真的會累壞啦!畢竟教養是條漫漫長路,中庸之道就是「剛剛好」,管得太緊、或太鬆都不好。

那麼,要如何放鬆?我建議只要管你認為最在乎的事情,也許是安全問題、也許是與健康有關,千萬不要讓10件教養事,件件都是重點事,這樣一來,當遇到你真的想特別強化的規矩時,孩子怎麼能區別出要特別留意的呢?

5∼8歲的故意心態是「尋求認同」

圖片來源:《教養的真相:圖解孩子講不聽、叫不動,大人該懂的破冰對話》

5~8歲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講道理了,他能感受到旁人的情緒,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在這個階段,他已經覺得自己能做好任何事情,因為他長大了,已經很厲害了;另外,他還會覺得自己這樣做一定是對的,怎麼會出包?又或者,這時是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的階段,他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得到,所以想要爭取你的認同。這個階段請爸媽多給他一點彈性,以及更多讚美與回饋,讓他更有自信。

不要和孩子硬碰硬,都想掌握在自己手上,這只會讓親子關係更不愉快。建議可以事前跟孩子溝通,提供你認為可行的3個選項,讓孩子從中選擇自己做決定。爸媽常常會在教養中忘了彈性,好比說,你要求孩子不能在家裡打球、不能打弟弟,但卻沒理解他想打球的原因?

或是關心他為什麼會打弟弟?事件背後或許隱藏著,他想活動但無處可去,又只是想跟弟弟玩卻被貼標籤說他打弟弟。如果你跟孩子每天都為了同一件事情而斷掉理智線,那就更需要找時間好好跟他溝通。因為教養不能求快,更沒有快速的解藥,也無法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更不能用言語或行為以暴制暴,否則,你自以為的教養,只是讓孩子學了不當的做法罷了。

9∼12歲的故意心態是「為什麼要聽你的」

圖片來源:《教養的真相:圖解孩子講不聽、叫不動,大人該懂的破冰對話》

中高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慢慢開始覺得爸媽的說法無法說服他,也覺得你總是在命令他,不讓他做這、做那;甚至認為自己已經懂得很多了,爸媽的想法早就不符合時代潮流,是老古板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慢慢長大了,如果你還是認為他總是在針對你、反抗你,你一定會更生氣。有沒有想過,親子間的互動,當你愈是這樣想時,教養的行為就會愈來愈偏差。我反倒建議,這時要懂得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

我常常發現,來診的父母有時雖然無心,表現出來的卻是處處質疑孩子能力。好比說,孩子考試考得好,親子對話卻說:「是不是這次題目很簡單?」又或者,當孩子好不容易畫了一張很厲害的圖畫時,卻回應:「這該不會是用描的吧!」諸如此類質疑孩子能力的話語,千萬不能說,這只是用負面的行為舉止來懷疑孩子,反倒強化了孩子更故意的行為。

圖片來源:《教養的真相:圖解孩子講不聽、叫不動,大人該懂的破冰對話》

教養的真相:
看到孩子「明知故犯」,大人就想控制他;但最該做的是──了解冰山底的他。

責任編輯:歐陽蓉
核稿編輯:黃楸晴

書籍簡介

教養的真相:圖解孩子講不聽、叫不動,大人該懂的破冰對話(王宏哲全圖解教養的真相+神奇魔杖互動學習書)

作者: 王宏哲
繪者: 25度, 水腦, 郭晉昂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9/01/10
語言:繁體中文

王宏哲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腦科學研究所碩士畢業、長庚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臺大醫學院臨床講師、臺北市社會局兒童發展顧問、2017臺灣十大風雲作家、2018博客來暢銷作家冠軍。

育有兩子,非常了解新世代孩子的心理,精研兒童發展學、小兒心理學、情緒行為、腦科學與學習,有將近20年的臨床醫學經驗。

發現許多家長常在教養路上感到焦慮與挫折,因此結合自身腦科學的研究專業,與評估治療的臨床經驗,致力將正確、有效的育兒方法傳遞出去。首創每週四臉書教養直播,將爸媽及孩子卡關問題一一破解。創辦天才領袖教育中心及天才領袖親子網,舉辦的家長成長講座及課程,超過二千場。臉書粉絲團「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粉絲,多達107萬人追蹤,粉絲團經常榮登媒體評選,發文互動分享數最高之台灣粉專。

許多父母的育兒疑難雜症,都會把王宏哲粉専及天才領袖親子網當字典搜尋。

著有:

親子教養書:
《教養的秘密》《跟著王宏哲,早期教育So Easy!》《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

桌遊和童書:
《小嘻瓜的魔髮樂園》《慢吞吞英雄》《EQ的力量:勇闖EQ神秘島》

相關網站:
◆天才領袖兒童發展中心官方網站:www.leaderkid.com.tw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粉絲團:www.facebook.com/pg/Dr.HC.Wang

劉鶴珣

兩個孩子的媽,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也是資深兒童物理治療師,曾在醫學中心擔任兒童物理治療師10年,也是陽明大學兒童物理治療學系專業講師。

在台北、新北學校系統巡迴物理治療超過16年以上經歷,現為天才領袖兒童發展中心教育長。評估卡關的小孩,幫助父母找到合適的教養方法,看到更多孩子快樂成長,是每天最開心的事。

共同著作:
《EQ的力量:勇闖EQ神秘島》
《慢吞吞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