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專注做中高端,當然我們依然會保持性價比,但不追求絕對的性價比。我們會追求絕對的體驗、死磕絕對體驗、死磕工藝和顏值。

在昨天結束的小米9發布會上,雷軍戰戰兢兢地說出上面那番話。在經過無數次糾結之後,最終把小米9的價格定在了2999元。

北京工業大學體育館,人聲鼎沸。

然而在聚光燈背後,就在剛剛過去的2月18日,是被大家忽略的,小米又一次人事和組織架構調整。

這次調整的影響可能比小米9發布會更大。因為小米告別了引以為傲的扁平化管理,選擇層級化,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

小米的4次架構調整

算上這一次,從上市到今天,已經是小米第4次調整人事和組織架構了。

動靜最大的一次,是去年9月13日,設立組織部和參謀部,把小米的80後中生代力量推到前台。

這回,更是揮揮衣袖,瀟灑告別引以為傲的扁平化管理,迎來層級劃分。

有人說小米變了,雷軍變了……

我卻要說,小米成熟了。

為什麼?

早期的小米,只有3個層級——聯合創始人-部門負責人-員工。雖然分工不同,但是層級很少,匯報簡單。上面有願望,中間有傳達,下面有結果,效率極高。

但是,你知道這裡,要出現「但是」了。

但是,隨著小米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扁平化管理,不好用了。

因為扁平化管理的最大前提就是,人不能多,否則會破壞每個管理者的管理幅度。

不加層級,就只能加幅度

什麼叫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管理者作為組織架構中的信息節點,管理多少員工是最有效的。再簡單點,就是每個管理者,最多能管多少名員工。

舉個例子。假如小米原來的管理幅度是6人,雷軍管6個副總裁,6個副總裁每人管6個員工,1+6+6*6=43人,最大管理空間,是43人。

人少,扁平化管理當然很有效。

公司大了,想管更多的人,卻不想增加層級,那只能增加管理幅度。

假設變成每個人管10個人,算算賬——1+10+10*10=111人。最大的管理空間,是111人。

管6個和管10個什麼區別?

區別在於如果每個月和員工談一次話,是每5天談一個,還是每3天談一個,區別在於你能思考和工作的時間有多少。

如果要管30個,那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和員工談話,那,還要不要工作了?

如果是管100個,好吧,根本管不過來……

小米公司第一天開業的時候,只有13個人,大家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始幹革命。

今天小米接近20000名員工,增長了1500多倍,不可同日而語。

連雷軍本人都感慨,帶隊伍太難了,他曾說——

一個公司從十幾個人長到超過1萬人,天吶,到處漏水。我一再講我們做的是「海鮮」生意,半天就要搞定,否則下午就臭了。

人多,是小米遇到的最大管理難題。

指數級增長的管理難度

我畫過一張圖,是人數增加帶來的收入增長與管理難度之間的關係。

企業人數增加,帶來的收入增長,大致是線性的;而增加的管理複雜度,是指數級的。

2條線終究會有一個交點,管理複雜度終有一天會超過收入增長的曲線,直到吃掉全部利潤。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逃脫這樣的命運。

小米之前的扁平化管理能成功,僅僅是因為它小,但回望過去,小米也知道,過去的管理方法,是低效的。

很多人對扁平化管理有一種迷信,尤其是小米獲得成功後,更是奉為萬能的靈丹妙藥。

組織沒活力,扁平化管理!組織不創新,扁平化管理!組織太陳舊,扁平化管理!

扁平化管理!扁平化管理!被神化的扁平化管理!

其實扁平化管理的本質,是減少信息溝通損耗,提升溝通效率。

一旦公司大了,不可能繼續用扁平化管理,小米也意識到,是時候堅定地向過去告別了。

複雜,是成熟的代價

2017年,外界看到的是雷軍帶領小米實現大逆轉,技術創新、鐵人三項的背後,最先補的就是過去落下的管理課。

在手機部、供應鏈、小米網銷售團隊分別組建專門的參謀規劃協調部門,一年裡從0開始建立起超過100人的協同團隊,統籌龐大的產供銷體系,協同作戰。

毫不誇張地說,以前小米的管理靠的是Excel……

後來呢?靠信息系統、靠流程制度、靠團隊組織。

現在的小米,共設10個層級,從13級到22級,職位大體分為專員-經理-總監和副總裁及以上。

在僅有200年歷史的公司制裡,和世界上無數家被銘記的企業一樣,小米在管理制度越來越接近一個更久遠的組織形態——軍隊。

專員、經理、總監……就是軍隊裡的軍職,是軍、師、旅、團、營、連、排、班。

13級、15級、22級……就是軍隊裡的軍銜,是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學員。

9年前的一碗小米粥,讓眾將士一腔熱血,為發燒而生。

精神上,小米一直是一支驍勇善戰的鐵軍。

全球最大消費類IoT物聯網平台,投資近400家公司,2018年出貨量1.2億台,排名第4的中國出海品牌,印度市場遙遙領先的第一名……

小米攻下一個又一個城池,在2018年7月9日,迎來里程碑——上市。

革命初成。

上市後,小米也很快變成一支有鐵血紀律的隊伍。

是時候跨過「沒有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了,這和小米遇到的競爭沒關係,和格力的10億賭局沒關係,和華為、oppo、vivo的火拚沒關係,和「生死看淡,不服就乾」豪言壯語沒關係。

這只和小米自身的發展階段有關係。

創業最早期,沒辦法用成熟期的複雜管理;成熟期,也不能羨慕創業期的簡單粗暴。

有人說,小米變得不純粹了,小米終於長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我卻說,小米變得成熟了,小米終於長大了。

小孩子才看絕對的純粹,成年人只看更好的複雜。複雜,是成熟的代價;冗餘,是健壯的成本。

小米可能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但這卻是小米成熟後更好的樣子。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几经努力,小米终于变成它曾经「讨厌」的样子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黃雅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