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1、冷氣、冰箱、洗衣機這類的白色家電,是以節省勞動時間為主;電視、音響、遊戲機這類的黑色家電,是以佔據人類時間為主。

2、小米、微軟這類互聯網公司,做黑色家電不是為了賺價差,而是為了佔據用戶的時間。小米透過小米電視,先搶得與客戶的「觸點」,再佔據「時間」,最後達成跟用戶發生交易的目的。

3、格力為典型的「白電企業」,欲跨行做手機、電視這類黑色家電,就不能再用做白色家電的邏輯,去設計產品。

白色家電vs.黑色家電

一說起格力,你可能會想到格力的廣告詞「好空調,格力造」。

在空調領域,格力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大佬。

但是在後來,格力轉型開始做智能手機、做新能源汽車、開發清潔能源等等,都收效甚微,轉型均以失敗告終。

現在格力又想要做電視了。

那麼格力做電視,到底會不會成功呢?

我的觀點是,做白色家電的廠商,想要進入黑色家電領域,需要非常謹慎。

那麼問題來了。

什麼是白色家電?

顧名思義,白色家電就是白色的家用電器。

比如空調、洗衣機、冰箱、微波爐、電鍋、掃地機器人等等。這些家電大部分都是白色的。

在冰箱和洗衣機領域,海爾可以說是全球第一大白電企業。而論及空調,格力可以說是中國白電企業中做的最好的(之一)。在小家電領域,美的也做得非常不錯。

他們都是白電企業。

那什麼又是黑色家電?

同樣地,黑色家電就是黑色的家用電器,最典型的就是電視。

除了電視,還有電腦、音響、DVD高清播放機、遊戲機等等。

這些家電大部分都是黑色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白電和黑電,他們的區別就僅僅在於顏色嗎?

其實並不是。

白電和黑電的背後,有一層更深的邏輯。

白電,幾乎都是以減少人類勞動時間為目的。

比如,在我小時候,我們家有一台雙槽洗衣機,洗衣服的時候,需要先把衣服放到一個缸裡洗乾淨,然後再拿出來放到另一個缸裡,操作洗衣機把衣服甩乾。

所以在洗衣服的時候,人是需要等在旁邊的,非常佔用時間。

後來技術進步,雙缸洗衣機變成單缸,洗衣、脫水、甩乾都在一個缸裡完成,電腦自動控制。

這樣你就不需要等在旁邊了,你只需要把衣服丟進去,然後選擇洗衣程序就可以了,很方便。

再後來,又有了滾筒洗衣機,有了帶烘乾功能的洗衣機,洗完衣服之後甚至連晾衣服都不需要了,拿出來可以直接進衣櫃,這大大節省了人們洗衣服的時間。

越高級的洗衣機,佔用你的時間就越少。

類似的,冰箱、空調、微波爐、電鍋、掃地機器人等等,其實大部分白色家電,都是以減少人類勞動時間為目的。

市場上也許也會有黑色的冰箱、空調、洗衣機,但是你多多少少會感覺到有點奇怪。為什麼?

因為這一類以減少人類勞動時間為目的的電器,人們已經約定俗成地認為,它就應該是白色的。

所以我們把它們統稱為:白色家電。

類似地,明白了白電的邏輯,你就能明白黑電的邏輯。

黑電,幾乎都是以佔據人類時間為主要目的。

比如電視機,你坐在電視機前面,就可能變成沙發土豆,一看就是一整天。

電視機,就是用來佔用你時間的。當然還有遊戲機、音響、手機,它們都屬於黑色家電。

所以外表是白色還是黑色,並不是白電、黑電的本質。

它背後隱藏的本質其實是,白電是以節省人們時間為目的,而黑電是以佔據人們時間為目的。

互聯網公司,偏向選黑色家電作為戰略產品

理解了白電、黑電的邏輯之後,你就會注意到,中國的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會有意無意地選擇黑電產品作為自己的戰略產品。

比如小米做電視,曾經的樂視也做電視,華為也宣布要做電視……他們為什麼一定非得做電視呢?

因為電視能搶占用戶的時間。

包括微軟,微軟選擇遊戲機作為他的戰略產品,也是因為遊戲機能搶占用戶大量的時間。

那為什麼大家都想搶占用戶的時間?

我們想要和用戶發生交易,必須擁有2個最基本的資源。一個是觸點,另一個就是用戶的時間。

什麼是觸點?

我在街邊開家店,你進了我的門,這就是一個觸點。

你做大客戶銷售,你跑到客戶那裡說,我給你講一講我們的產品吧,這也是一個觸點。

用戶在電商平台搜索,點進你的店鋪諮詢你,這還是一個觸點。

有了觸點之後,你要做的就是,在觸點上撕開一個小小的裂口,佔據一點點用戶的時間,向他們介紹你的產品很好,跟別人的不一樣。

任何一個交易行為都是基於一個觸點,然後佔據用戶的一點時間。

時間,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源,它是人們最剛性的、不可複製的資源。

用戶1天只有24小時,我佔據他的時間多一點,別人佔據他的時間就得少一點。

所以,時間,就變成了今天移動互聯網、萬物互聯時代最重要的爭奪資源。

時間是最重要的爭奪資源,而白電是為了節省用戶的時間,黑電是為了佔據用戶的時間。

所以這就必然導致了黑電擁有著非常獨特的價值。

今天很多互聯網公司選擇做黑電,並不是為了賺黑電的差價,而是為了把黑電當作一個工具,來佔據用戶的時間。

因此互聯網公司進入黑電領域的打法,就和傳統的黑電企業完全不同。

比如,互聯網公司會用極低的價格、甚至成本價來賣黑電產品,這對海信、TCL、康佳、創維等傳統黑電企業的巨頭們,產生了非常大的衝擊。

2018年,在電視機領域,據說出貨量最大的是小米電視。

一家互聯網公司居然超越了黑電巨頭們,做到了電視出貨量第一。

那小米是真的想要靠電視機賺錢嗎?

並不是。

小米今天已經有很多產品了,絕大多數都不是自己做的,都是由第三方供應鏈生產的,而只有3樣東西,小米堅持一定要自己做。

一個是小米手機,一個是小米路由器,還有一個,就是小米電視

電視,是小米的戰略產品,它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搶奪用戶的時間。

格力做手機為何失敗?

理解了這個邏輯之後,我們再回到一開始格力的話題。

格力之前做手機,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特別好,但是最終並沒有做成功,為什麼?

因為他在用白電的邏輯做手機。

而手機是一個典型的黑電產品,它是用來佔據用戶時間的。

如果格力用做好一台空調的邏輯、用核心科技的邏輯、用賺差價的邏輯來做黑電產品,最終就會發現,自己根本搶不到用戶的時間,他沒有辦法建立一個生態來與用戶做交互。

因此他的手機就沒法做得很成功。

最近,網傳格力要開始做電視了,跟手機一樣,電視也是一個典型的黑電產品。

如果格力還是用白電邏輯來做,可能依然沒有辦法做得很成功。

當然,選擇進入黑電領域,是任何一家公司的自由,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斷言說格力做電視就沒法成功,而是希望能夠告訴大家,做白電和做黑電的底層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它們的打法和市場也完全不同。

在今天這個時代,黑電產品的戰爭已經變成了用戶時間的爭奪戰。

因此做白電的企業,一旦選擇要進入黑電領域,就需要非常謹慎。

最後的話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底層邏輯。

當一家企業選擇轉型進入別的領域時,一定要尊重時代的變化。

想要在另一個領域成功,不僅僅要靠我相信自己能做成,而是要徹底理解行業的底層邏輯,然後選擇相應的打法,謀定而後動。

這個道理對應到個人身上也是一樣。

當你想轉行,或者想要嘗試做一件新事情的時候,要先搞清楚行業的底層邏輯,自己擅長的能力放在另一個行業中是不是同樣適用,新行業最重要的打法是什麼。

想清楚,然後再行動。

說回格力做電視這件事,如果格力真的選擇做電視,電視領域能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進入,對消費者來說,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

祝福格力。

希望他能夠一路披荊斬棘,獲得成功。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格力跨界做电视:转行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行业的底层逻辑

責任編輯:黃楸晴
核稿編輯:洪婉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