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双浪,曾是「台灣股市賠最多的CEO」。

花了十年,他才拿掉這個標籤。

曾經,友達連兩年虧損累計逾1100億元,虧最多的一季,一天開門要虧3億元。那時「我每個月都從2號(惡耗)開始,沒有1號,」彭双浪說。

中韓面板廠夾擊、員工出走、管理層因官司滯留美國、公司陷入反托拉斯法律戰的泥淖,11國都來找麻煩⋯「那段時間,我們好像一塊肉被掛在那裡,所有蒼蠅都飛過來。」

這麼慘,為什麼還要接?彭双浪說,「對公司的情感這麼深,還有(當年)5萬1千個員工,代表5萬多個家庭,就接吧!」

然而,他願意接,不代表大家想跟隨他。

「產業狀況不好、公司獲利不好、外界沒信心,怎麼讓大家還願意待下來,是最重要的,」時任友達人資長、現在永續長的古秀華說。

彭双浪第一步是帶著高階主管減薪15%,並為基層員工加薪、發獎金。但,這還是無法讓大家跟他賭上自己的職涯。

他們為什麼不想一起走下去,是什麼阻礙了他們?

「我要找公司為什麼變成這樣(的答案)⋯」於是,彭双浪開始了他的公司趴趴走之旅。

他帶著小筆記本,走遍20多座工廠,和基層員工聊。一開始,大家根本不敢越級跟他講真話。直到發現提及的小問題被改善了,大家才敢跟他說更大的問題:例如,降成本造成設備妥善率降低,連帶影響產品良率,這讓保養團隊疲於奔命,連週末都不敢出遠門。

之後彭双浪在很困難的頭幾年,不再緊縮成本,而是每年多加30億的設備維修費,減輕員工負擔。

他也到各廠區看同仁進無塵室的登記本,發現主管們進入現場的時間非常少。一問才知道,大家被綿延不絕的會議綁住。他便規定,早會報告不必長篇大論,而是提早提供要討論的問題,準備資料不能超過3頁,慢慢的,大家能在半小時內開完會。

要取得信任,就先解決對方的問題,當對方的問題解了,人才會想來一起解決「我們」的問題。

道理很簡單,但需要時間,得肯耐磨。

「我想要做一件事,毅力會比別人稍微強一點,」彭双浪說。

一位跟他在海外打拚的部屬回憶,不管什麼政策,彭双浪都是「自己做給部屬看」。他舉例,當年在蘇州,彭双浪想倡導禮貌文化,於是他早上7點多就站在大門,跟每一個進廠區的員工一一說早,站了一星期,大家從冷漠、不好意思,變成會熱情說「Paul(彭双浪英文名),早上好。」

一位領導人,每天早上去站大門口說早,或是中午去員工餐廳和大家排隊點餐,身段難道不會放太低?

與友達前董座李焜耀的強人領導文化不同,彭双浪選擇走另一條路,就像華為創辦人任正非所述:面子,是給狗吃的。

雖已擔任過3千億元企業的全球業務執行副總、一手建立一萬多人的蘇州廠,彭双浪仍為自己找一對一的教練。擔任其個人顧問、DDI前總經理林妍希說,「這在台灣公司很罕見。」

「他需要一個對話的空間,一個對話的人,去幫助他整理腦海的思緒。」林妍希說。「要承認自己是脆弱的,你不可能憑自己的力量,搞定所有事。」

一個領導人得先承認自己是脆弱的,不是無所不能的,才會願意去連結與傾聽,而眾人,就會更願意去傾聽客戶,勇於冒險。

在彭双浪上任兩年後,面板產業開始回溫,而友達靠著超高解析度的電視面板等產品,成為市場焦點,開始轉虧為盈。

彭双浪不擴產,把產線投資費用,拿去購併更懂消費者的廠商,讓他們幫助自己做好客製生意,提升毛利水準。

友達的產品經理、工程師,也開始到第一線發掘客戶使用產品的處境。這不是簡單的事,比如問醫師,需要什麼樣更好的螢幕?他們絕對說不出「低炫光、高對比」的需求,只會說,「不要看起來糊糊的,會判斷不準」等形容詞。

而在這過程中,員工就得到現場觀察客戶的需求。從只把面板賣給電視廠商與電腦廠商,到開始走入醫院,汽車廠甚至是速食店,這是很大的跳躍。

十年轉型,友達毛利率確實隨著做客製生意而好轉。市場研究機構Omdia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說,它雖仍擺脫不了產業循環,但至少減緩了景氣的影響。

有意思的是,十年來,彭双浪最常對團隊說的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古秀華記得,在低谷時,大家心情都很不好,有一次彭双浪找她,並叫了幾位主管出來,說了句「我們去拜拜,」大夥便坐上他的車,去北埔慈天宮拜拜。

拜完,彭双浪竟又提議,老街上有好吃的菜包,就載著大家去買,還當場吃了起來。大家腳步突然慢下來,心,好像也沒那麼焦慮了。

人心定了,事,才會成。這不是口號,而是更實際的做法。

身處不確定的時代,展現脆弱也是一種力量。友達十年轉型重生正揭示了,當你敢於擁抱逆境,它,也會為你帶來驚喜!

友達絕處逢生智慧,企業轉型求生指南
完整蒐藏
https://bwnet.pse.is/43eaya

訂閱後搶先看
從兩年賠千億到獲利寫新高!靠3關鍵數字和5大任務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5538
低價存亡戰,友達沒被中國打掛的絕招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5539
面對逆境,7招打造成長心態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5540

(從兩年賠千億到獲利寫新高,靠改革3部曲?它怎讓5萬人跳脫科技人思維,摸出沒走過的路?「do more」的當責文化該怎麼養成?碰上低價戰穩掛?它們靠這3招逃離中國詛咒!逆境來臨,快遠離讓人焦慮的「黑暗聯想」⋯更多精彩內容請見1792期《商業周刊》)

一群人的願意 救活5萬人公司!
敗得早反而轉得快 友達沒被中國打掛的秘密
遇上逆境 停止用意志力逼自己正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