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最熱門的戰爭理論之一,是由中國軍事研究者提出的「超限戰」。它主張,未來的戰爭將無處不在,從金融、貿易、網路到媒體,無論何時、何地都可能成為戰場。關鍵,來自於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網路科技。

當數位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備,商業的競爭,也進入了超限戰。

這一期,製作人中傑帶領採訪團隊,追蹤一場最新出現的、打破過往邊界的電商大戰,在各個現場發現:

電商不只是電商。最近一個月,蝦皮在北台灣一口氣開出四十家實體店,它們既像超商,又像倉庫。電商平台想的是,不再受制於超商取貨,拿回物流的主導權。

超商不只是超商。從全家便利商店、統一超,乃至超市的全聯,實體零售業者近年紛紛登上虛擬世界,自設網路購物平台,甚至要當賣家的軍火庫。超商想的是,不再只收過路費,而要取得全程主導權。

社群不只是社群。擁有全台二千一百萬用戶的Line,已從導購功能一路開發到團購、直播購物。它想從人際關係,掌握消費商機。

外送不只是外送。Uber Eats、熊貓(foodpanda)兩大平台,原本只幫超商和超市送貨到你家,如今也自建倉庫、引進商品,開起自己的線上超市。他們從「最後一哩路」逆襲,想要擁有上游的主導權。

在你我購物的旅程上,原本相互合作的商業夥伴,變成了競爭對手;原本最有效率的上下游分工,變成每個環節都要握在手中。當大家都在爭取主導權,現階段卻仍必須互相依賴,帶來新的競合關係,彼此得要「鬥而不破」。

這場電商超限戰,也把生產者、服務提供者的邏輯,全面翻轉到購物者邏輯。想賣東西,不再只靠出示圖片、成分、價格、行銷文案就夠,還得讓消費者認同你的「人格特質」,要互動、要同溫、要即時享有。

新的商業效率正在出現,因為處理數據的技術,以及電子支付、物流等數位建設的持續進化。如同平台理論專家、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策略學教授陳威如告訴我們的,「在數位化工具跟數據的導引之下,所有的產業都值得重做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