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聲音很雜亂,美國大型科技股上漲,美國區域銀行卻連續倒閉。人們擔心,是否會重演2008年金融風暴?

儘管美國聯準會近期仍升息一碼,卻取消先前官方聲明「一些額外的緊縮政策或許是適合的」這句話。這消失的關鍵句,意味著連續升息將告一段落。

為什麼從踩利率油門,變成打空檔,甚至很快會踩煞車,它看到什麼?

聯準會最新的報告,揭示了它的憂慮。「對經濟前景、信貸品質和融資流動性的擔憂,可能導致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進一步收緊信貸供給。信貸供給若急劇萎縮,將推升企業和民眾融資成本,經濟將受到拖累而放緩。」

要知道,全球的央行都是最保守的單位,當它揭示冰山一角,意味著水面下的冰山,已深不可測。

現在最該擔心的,不是資本市場起伏,是信用緊縮效應,恐怕從美國中小銀行,傳染到大銀行,並擴及海外。當全球的銀行都開始雨天收傘,對企業與個人資金調度,是一大考驗。

而信用緊縮,也會讓原本就陷入停滯的景氣,雪上加霜。

這一期,我們探討景氣衰退的骨牌效應。觀察全球主要經濟體,今年的GDP成長率比去年低,明年又更低。預估值下修、再下修,數字持續往壞的方向走。

重點不是絕對數字,是調整的方向,企業與個人要看現在風往哪裡吹,順著風向較省力,逆著風向會非常費力,甚至被市場淘汰。

吹擴張的風,吹衰退的風,財務策略應截然不同。景氣擴張期,應加強研發、長遠布局,就像身體健康時應加強鍛鍊;景氣低迷時,須保持元氣,避免逆風跑馬拉松。身體先撐住,才能追求未來更高的報酬率,而不是本末倒置。

衰退時期,資源會變少,要更精準的使用,先做邊際效益高的事。

「首先,要能繳得起帳單。」副總主筆楊少強引用《紐約時報》的建議,能繳帳單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資產分散風險,有了餘裕,就能富貴險中求,谷底挑鑽石。

許多時候,選擇比努力重要,看準風向,比用盡力氣更重要。為了走更遠的路,請先暫緩趕路,抬頭看看,風往哪裡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