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這畫面或許記憶猶新──媒體排山倒海輪播,COVID-19確診者到過新光三越、店員確診、封館消毒……。疫情最嚴重的時刻,它足足封館21天,是百貨業之最。

為什麼休館卻不閉館,明明店員比顧客多,燈,還是開著?

在那營收掉7成、全館空蕩蕩的日子,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陽巡館為店員打氣,有一次,他正想開口跟店員說聲加油,沒想到店員搶先對他說:「總經理,我們這邊都弄得很安全,不用擔心,你也要加油!」

專訪時,他回想員工那句話,沉默十幾秒,眼眶泛紅但終究忍住淚。

沉默,背後是無以名之的高壓。不只他,千千萬萬的經營者,都經歷這段高壓期,甚至現在仍是。

前所未有的逆境,必須用前所未有的心態,來面對。

原本,新光三越以嚴謹、追求完美著稱,一出手就是一次到位;但他們發現,當疫情變海嘯,衝不一定能活,但不衝一定會死,縱使是拼裝車,還是得開上路。

60分先出手,這不是一個人拍板就可以,還需要說服整個團隊。要原本追求完美的一群人,改為追求不完美,這很難。

聽過一家上市公司執行長分享,在他接手前,公司主管各個都使命必達,追求績效100分,但這100分的績效,卻讓公司競爭力變成60分。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堅持極致,卻顧不了大局,100分反成輸家。

但,60分就會變贏家嗎?未必。假設沒有把60分持續優化成90分的能耐,那只會造就一個標準不高、得過且過的團隊。吳昕陽如何讓60分先出手,卻能拿到90分的成績?本期資深記者蔡茹涵有精闢分析。

新光三越走過猶豫要不要關燈的時刻,一盞燈滅了,漸漸的,一個區、一個城,也會陷入黑暗。一盞燈堅持下來,就可能等到一片曙光。

從來,用旁觀者的心態挑毛病,很容易,但明知有瑕疵還是敢上路,寧可被千夫所指也要爭取機會,這就難。如今,挑戰未歇,通膨海嘯、新病毒席捲,誰都無法預測未來。在變數齊聚的此刻,機會不是給準備好的人,而是給還沒準備好也敢拚的人。

商周Plus App 好文收藏、分享更方便:https://bwnet.pse.is/3thd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