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這期封面專題「一起拚下去」時,每讀一個個案,我就紅一次眼眶。

這三週,採訪團隊的Line群組,沒一刻安靜過。

「葉丙成真厲害!幫遠距孩子找網路分享器,居然連結到KKday,把租給遊客的上萬台分享器,改給弱勢學生⋯⋯。」

記者看到了有人靠串聯,解決偏鄉孩子因為無法連網而失學的問題。

「這些照片是誰?」「長照車隊司機,是領薪水的,車隊希望他們轉來載確診病人,有人原本辭職,兩天後卻又自動回來幫忙。」

他們又發現一個80人的車隊,放下自家家人,卻載著2千位確診病患回家的故事。

當叮叮噹噹的訊息響起,通常是一個好故事又找上我們。就這樣,製作人佩修與她帶領的採訪團隊,從南到北,幾乎把各行各業,人們合作互助的過程全記錄下來,讓這期的專題厚達31頁。

身為讀者,我因台灣有這麼多給予者(Giver)而震撼。

賣網路分享器的桔豐科技董事長徐毓豐,因為疫情,公司從70人裁到剩下8人,營收只剩下2%,但一聽說偏鄉孩子的教育,正因無法上網而中斷,他竟然親自拆開原本要賣的新貨,把僅剩無幾的資產,再拿出來幫助孩子⋯⋯。

他說,自己也有小孩,「最艱難的時候,孩子帶給我希望,我是他的依靠,那偏鄉的孩子,誰來讓他們依靠?」

然而,身為一個主管,我常心驚膽跳。因為採訪團隊每天都往染疫熱點跑,接觸的,常是第一線的照護人員,所聽所見,更多是人們不忍見的殘酷現實。

即便千叮萬囑,但這個團隊跑起現場毫不遲疑,就像眾多受訪者所述:我只怕自己給予的不夠快!

大家說,現在是在跟時間賽跑。

此刻,一群電商業者,正忙著集結銷售,讓20年來的奮鬥心血,不會在6月就結束。

在高速公路上,或許正有一輛交通車,載著確診者飛速南下,只為見另一個染疫家人的最後一面。

在你我沒注意的角落,很多人都在盡最大努力,完成心中的「本分」之事。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出刊前夕,我用這句話謝謝團隊的努力,也感激大家給商周機會,透過與您分享這些「給予」的故事,成就我們應盡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