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富比世》公布首富排行,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躍升全球首富;台灣首富則由神秘鞋王、華利創辦人張聰淵蟬聯。

兩位首富,有什麼共同特質?他們,都追求事物的本質。

當疫情重創全球製鞋業,華利的營收與淨利卻大幅上揚。拆解背後原因,跟他選址設廠有關。

17年前,赴越台商多選擇胡志明市,一方面考量供應鏈,二方面也想投資地產,希望一石二鳥;縱使生意觸礁,光是地產增值也能賺回來。

他卻選擇北越偏鄉,土地幾乎不會漲。員工不解,「那裡除了牛,還是牛,什麼都沒有。」他卻覺得「好得不得了!」

因為他認為,穩定的員工,是生產基地首要條件,當地人因越戰背景,對家人相聚需求特別濃烈,把工作條件弄好,員工就會留下來;他不建超級大工廠,而是分區多廠,也成為抵抗疫情最好的安排。

另個限制條件是,他不夠有名、有錢,去胡志明市搶不到好資源;不愛應酬,到北越可避開台商社交圈,拚後來居上。

直視事物本質,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主筆林洧楨的獨家專訪有精彩剖析。

全球首富馬斯克,最近的話題是,買進推特9%以上的股權,晉升最大單一股東。其後發展更具戲劇張力—推特大股東秒速邀請他加入董事會,卻被他拒絕。

成為推特董事有個附帶條款,持有股份不得超過14.9%,馬斯克拒絕入群,意味他可能持續買進股權,最終成為主導者。

馬斯克最有名的經營理念是「第一性原理」,這源於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觀點:「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

因此,馬斯克的經營思維,不是找出比較優勢,也不是迭代優化,而是將一件事物拆解後,看最基本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據此,記者張方毓分析,馬斯克進入推特,是想改變其言論自由政策,因為他認為,這是社群媒體存在的本質。

那麼,台灣談能源轉型,本質是什麼?ESG主編管婺媛一層層拆解,原來,最小的環節就是個人,每個人都能是「prosumer」、產消合一者,不只會理財,也會理電,政府致力讓這參與機制發生,才能根本解決電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