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能力重要,還是個性與意願重要?

坦白說,我以前更偏重前者。

記者,大多批判力極強,要當記者的主管,如果只想靠權威,在商周是行不通的,他的專業還得讓人服氣。

以前,我多是挑選能力夠的人培養,倘若後者對成為管理者意願缺缺,我有時會創造帶隊的機會給他,倘若每次帶題目,他總能有不錯表現,慢慢地,他會看到自己能發揮影響力的一面,那就有機會再引導他往管理職考慮。

這是引導說服的過程。不過這一年,我發現這做法緩不濟急。

上週,美商宏智國際顧問公司(DDI)台灣區董事總經理李岳倫在商周百大顧問團的一場分享,非常有趣。

她說,轉型時,有意願、個性對的人,比能力更重要。

什麼是個性對?那就是:開放,願意嘗試新事物、堅韌,不怕挫折、概念式思考,能夠綜觀全局、勇於質疑、承擔風險,與能從失敗中找答案等六種特質。

為什麼能力次之呢?因為,未來的轉型會非常跨界,很難有人將能力準備好,我們只能先給想做的人機會,再透過大量實戰,邊做邊練。

「能力可以培養,潛力和個性要改變非常困難,」李岳倫強調,選到不對的人,就像教豬爬樹,非常辛苦。

她說的「非常辛苦」不誇張。如果,有人很有能力,在團隊占了最佳位置,但卻不願意幫助他人,最後,就會成為大家前進的最大路障。

當然,這很顛覆大家過去的用人習慣,6大個性特質,有一項竟是:勇於質疑。這代表,我們如果從現有的績效排名中挑選,可能會錯過這種人才,因為他不是傳統的乖乖牌,總意見很多、還不夠專注。

就像這期的封面故事主角,他們這次趁疫情入市,2年就到3個國家掛牌上市(IPO)。這個超越傳統餐飲同業的速度,會被很多人評為:欲速則不達、太過冒險、不合常規。然而,餐飲服務業正經歷劇烈的典範轉移,我們也得承認:此時,敢快試快錯,才能開出新路。

別再想著要讓豬爬樹,而得用另一個角度用人。當然,在此之前,你得能辨識出,團隊中誰是豬,誰是會飛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