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企業走向世界,國際化的能力越來越重要,不管在美國、日本或歐洲,我們看到台灣企業的優勢,但另一方面也有缺點。可以從以下4個層面來看:

1.深度

深度是台灣最強的優勢。台灣做什麼事都能做得很精,建立起一定核心優勢,台積電就是代表,把晶圓代工做到極致,所以能打敗所有對手。但把一件事鑽研得太深,也有缺點:

  • 第一,非常耗時,可能要長期抗戰,這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非常不利。
  • 第二,可能會喪失全局觀,也就是見樹不見林。台灣人通常適合做零件,很難打造產業生態系。

2.廣度

台灣企業通常會選擇先經營台灣市場,站穩腳步後再發展海外市場,但因為台灣市場不夠大、也不一定具有代表性,因而很難培養廣闊的世界觀。

中國新創企業相對於台灣的優勢是,中國市場很大,若以整個中國市場為目的,就會規劃較宏偉的藍圖;新加坡企業,通常也是以經營整個東南亞市場為目標。

最厲害的例子是以色列。以色列只有800萬人口,是台灣三分之一,但以色列企業從第一天開始就不以以色列為市場,而以全球為市場。以色列企業發展出非常強的核心技術,也擁有高價值的「智慧財產權」(IP),瞄準地點多在美國、歐洲,而非國內市場。其中一個好例子是自駕晶片公司Mobileye,在2017年以153億美元賣給美國英特爾。

最近看到專家討論,企業應該將目標訂得更大,做法之一就是瞄準新市場或轉換產業。

3.高度

高度是台灣企業的弱點,對細部很專注,但不容易掌握全局。另外,因為台灣缺乏外交關係,不容易扮演「資源整合者」、打造完整生態系。不過,台灣企業的優勢是深度夠,因此只要把視野拉高,絕對會有人主動靠過來,那就有條件整合資源了。

全球最有高度的企業家非馬斯克莫屬,他的創新想法不只創造產業,甚至征服了世界。電動車是其一,星鏈是其二,還有最近的人腦晶片。我覺得馬斯克最厲害的不是世界觀,而是「宇宙觀」;他積極研發火箭,和外太空連結,想法已超前地球人太多,所以有人說他來自外星。

4.速度

現在是一個比速度的時代,最近蘋果放棄研發10年的電動車計畫,反觀小米僅3年就推出電動車,引起全世界許多人討論,為何中國能、美國不能?此外如TEMU低價電商和SHEIN快時尚電商,利用供應鏈優勢,縮短近一半送貨時間,徹底顛覆產業。

台灣企業速度不夠快,和我們缺乏國際觀有關。多數企業只想把本土事情做好,沒想過如何經營海外市場,而讓資源分配錯誤。

另一個速度慢的原因是缺乏競爭,相較之下,中國是一個高度「內捲」的環境,以電動車廠產業為例,最初有上百家,現在仍有數十家。

任何企業都需拚命開發技術、開發市場、募集資金,如果不夠快,很快就會被淘汰。美國在技術上封殺中國,反而逼迫華為等廠商在最短期間內、開發出自主技術,華為上周又推出新型手機Pura 70系列,震驚市場。

深度、廣度、高度、速度4點,這是台灣企業未來十年的重要修練!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