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日本各家早報刊登的「岸田首相的動靜」突然成為熱門話題。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的首席執行官(CEO)史蒂芬・舒瓦茲曼(Stephen Schwarzman)拜訪了岸田首相。該集團擁有近1兆美元的企業、房地產等投資資產,2021年因為一舉收購8家日本飯店,而受到關注。該集團CEO認為還有更多的投資機會,因此訪問日本。

同一天,黑石集團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也在日本。那就是科爾伯格・克拉維斯・羅伯茨(KKR)的亨利・克拉維斯(Henry Kravis)。他是四十多年前推動私募基金的傳奇人物。他在日本與投資對象進行交流,還訪問日立製作所,討論最近收購的LOGISTEED (原日立物流)。

另一個讓股票市場為之振奮的消息也在這幾天發生。據報導指出,對沖基金巨頭肯・格里芬(Ken Griffin)率領的美國城堡投資(Citadel)將在日本拓展經營據點。

日本成為全球前500大企業管理層心中最適合投資的海外國家第三名。(來源:日本經濟新聞社)

在此之前,外國投資者考量日本投資時一度十分苛刻。2012年11月「安倍經濟學」啟動,2013年4月日本銀行開始實施「無限制貨幣寬鬆政策」。自2012年以來,日本股票淨買入額曾在2015年超過20兆日元,但在投資熱潮告一段落後,日股持續遭到拋售,幾乎喪失淨買入額。

舒瓦茲曼、克拉維斯和格里芬這3個人,是每位華爾街人士都想向請益投資策略的傳奇人物。他們將投資目光投向日本,釋放出日本經濟將捲土重來的信號。

為什麼商業巨頭都將投資目光轉向日本?

對於日本來説,宏觀環境出現3股東風。

第一是地緣政治。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中美對立、圍繞台海及朝鮮的緊張局勢,已使商業巨頭將資金從新興國家轉向已開發國家。

美國諮詢公司科爾尼(ATKearney)每年都會詢問全球各大企業高層,最有意願投資的海外地點。2021年,由於還在處於全球化和新興市場國家熱潮的全盛期,中國和印度很受歡迎。

隨著世界走向分裂、對抗,企業高層關注的焦點變成國家風險(Country risk)較低的國家。因此原本排在第21位的日本,2023年大幅躍升至第3位,台積電 (TSMC)在熊本建廠就是代表性案例。

第二是金融環境。在持續升息的美國、歐洲國家,企業飽受資金週轉困擾,因而低價出售手上業務。一直以來,透過強勢競標推高收購價格的美國基金,也受到資金成本增加的影響,不只盈利惡化,也在減少收購交易。

與之相反,4月9日就任的日本銀行總裁植田和男,有可能會繼續維持貨幣寬鬆政策。對日本企業而言將易於籌措資金,更容易以低價收購海外企業。

第三是政策。岸田政府期望將2000兆日圓的個人金融資產引入投資市場,這個政策方向將推動風險資金流向股票市場,支持企業投入研發、投資設備,幫助企業規模成長。

金融環境有利,日本企業卻沒底氣

不過,日本企業卻沒有底氣。美國投資銀行林肯國際股份(Lincoln International AG)的主席吉姆・勞森(Jim Lawson)在3月訪問日本企業時,說出:「應拿出勇氣!」雖然日本的金融環境出現東風,但畏首畏尾的日本企業仍有不少。

沒有觀望的餘地。股票市場有個概念叫「價值破壞」。指的是體現未來企業價值的股票總市值,低於作為目前企業價值的淨資產額。擔憂日本企業低成長的投資者警告,「如果維持現在的經營情況,企業價值將會被損害。」東京證券交易所在3月要求上市企業針對PBR(股價淨值比)跌破1倍採取改善措施,就是這個道理。

值得關注的是,按國家和地區排序全球500家企業的「破壞金額」。第1名是香港,包含價值破壞2400億美元的中國工商銀行在內,共有129家上市企業。由於他們多為重視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企業,因此對市場警告不在意。

但是排名第二、共有95家企業入列的日本卻是怎麼回事?在95家企業中,第8位是破壞金額約為700億美元的日本郵政,第11位是五百多億美元的三菱UFJ金融集團,第17位是約450億美元的本田(Honda)。自2015年開始,日本58家名列全球前500企業,破壞金額開始直線飆升。

對於無法充分利用東風的企業,日本人也無法接受。從日本國內投資信託的資金流向來看,2021年後,投入外國股票的資金大幅超過日本股票。QUICK資產管理研究所的數據顯示,過去1年內,前20大投資信託募集資金均投向外國股票,資金逃出日本的諷刺情況越演越烈。

舒瓦茲曼以牛頓的「慣性定律」來形容日本企業遇到的課題,即「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將保持靜止狀態,或是等速的直線運動狀態」。

舒瓦茲曼看到日本政府仍未對走向惡化的經濟環境採取任何措施。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佔全球比例,從1995年的18%降至2022年的4%。在全球市值最高的500家企業中,日本企業的數量從1989年的204家,下降到只剩30家。

日本以及日本企業能否擺脫負面慣性?是藉由企業經營者強大的領導能力,以改變企業自身,還是積極吸引海外投資者來灌猛藥?哪種情況更加理想,自然不言而喻。華爾街商業巨頭們的訪問,正在試探日本能否克服忽視30年的經濟弱點。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巴菲特逆勢投資日本股的3個理由
日企從全球市值50強中走向消失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