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三星、華為相繼推出兩三代折疊式手機後,來自供應鏈關於蘋果折疊式手機的消息也愈演愈烈。

今年年初開始,市場、供應鏈啟動新一輪蘋果折疊式手機的洩密消息。1月,彭博社稱,蘋果已經開始研發可折疊式手機,並製作原型機。蘋果正考慮生產一種「幾乎看不見鉸鏈」的可折疊式手機,大小與 iPhone 12 Pro Max 相近,不過最終推向市場可能仍需要數年時間。

而來自海外知名科技部落客喬恩·普羅瑟(Jon Prosser)、Digitimes、臺灣《經濟日報》消息顯示,蘋果折疊式手機類似於三星 Galaxy Z Flip(上下翻蓋),正在臺灣富士康進行測試,蘋果折疊式手機的發佈時間,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時間點更早推向市場。

相較於產品發佈傳言,蘋果折疊式專利最先打響市場前哨戰。

早在2016年,美國專利商標局就公佈了一項柔性OLED顯示螢幕的可折疊 iPhone,外形類似於90年代摩托羅拉的翻蓋手機。2018年Q2,蘋果遞交的專利顯示,iPhone折疊式手機合上後,會留下一個類似於觸控欄的顯示條,方便使用者讀取資訊。2020年 2月、3月、10月,蘋果又在鉸鏈折痕、顯示螢幕壽命、折疊雙螢幕聯合協作、減少螢幕劃痕、凹痕方面獲得專利……

蘋果折疊式專利反覆運算速度之快,但熟悉科技企業商業運作的人一定知道,專利佈局與產品推向市場,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繫。這更為蘋果折疊式手機時間表增添了神秘感。不只是折疊式手機,蘋果全螢幕手機也不斷「跳票」。

外界都在猜測,蘋果全螢幕和折疊式手機哪個能最先面世。自初代iPhone開創了全面觸控式螢幕時代後,蘋果手機極簡的設計語言、注重細節的產品邏輯一直是眾多手機廠商模仿、視為標竿的對象。但到了全螢幕、折疊式時代,蘋果的領先性彷彿開始「失效」。

全螢幕缺席背後有因

2018年、2019年安卓手機陣營開始「反超」蘋果,各大手機廠商試水全螢幕手機。

2018年6月,OPPO、vivo率先推出沒有任何缺口的全螢幕手機,OPPO Find X採用升降式鏡頭,vivo NEX採用彈出式前置鏡頭,兩者均為電動機械解決方法,手機正面為一整塊螢幕。其他手機廠商,榮耀Magic2、小米MIX 3、聯想Z5 Pro 則為手動滑蓋設計。2019年,三星綜合滑蓋、電動機械等方案,推出升降式翻轉鏡頭的A80手機。

但這些手機大部分屬於高端產品線,概念機型,面對更廣的受眾群體,手機廠商們又發佈折衷的解決方案,路線不激進,同時螢幕缺口又很小。

比如,水滴型(編按:在螢幕中上為鏡頭保留一個非顯示區域,因造型像水滴而得名)、挖孔型(編按:在螢幕結構上打一個洞,放置前置鏡頭)。2018年推出的OPPO R17、vivo X23、華為Mate 20 採用了水滴螢幕,年底,三星Galaxy A8s、華為nova 4、榮耀V20 又成為挖孔型手機的代表。

安卓陣營的手機廠商們對全螢幕手機的探索顯然不止於此。

2019年,OPPO展示了兩台螢幕下鏡頭工程機。2020年年初,vivo也跟進,展示了一台螢幕下鏡頭概念手機APEX 2020。螢幕下鏡頭不切割螢幕,保證一整塊螢幕的完整性,又能兼顧前置攝像頭功能。不過,OPPO、vivo的概念機只是展示產品,真正實現量產的卻是中興AXON 20。

相比之下,蘋果手機螢幕型態一直很穩定,iPhone X問世後,iPhone至今一直沿用瀏海設計。蘋果也因此成為手機中的「異類」,創新能力受到質疑,事實真是如此嗎?

「安卓廠商一年可以發佈很多機型,有的走量,有的只是作為新技術的探索產品。蘋果則不一樣,每年只發佈幾款機型,創新上更加求穩。從商業決策角度來說,蘋果不大可能冒險,承擔失敗的風險。」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告訴極客公園。

畢竟,蘋果不是一家以承擔風險而著稱的科技公司,全螢幕手機解決方案並不是十全十美。比如,電動機械彈出式鏡頭可能在使用過程中遭到物體撞擊而失控,水、灰塵、污垢損壞機械零件;彈出翻轉鏡頭維修複雜;螢幕下鏡頭沒辦法妥善解決顯示與螢幕透光率的問題,造成實際拍照效果不佳。

同時,蘋果還需要平衡新技術與產品設計美學。蘋果取消指紋Touch ID後,堅定看好Face ID(臉部識別3D結構光技術、人像攝影、Animoji增強現實)。但Face ID系統複雜,瀏海造型包含泛光感應元件、感應器、紅外線鏡頭、點陣投影器等眾多元件,瀏海螢幕是對現有工程設計的妥協。

「庫克上任後蘋果以微創新為主,將更多精力投放在生態業務。蘋果網路業務營收占比逐漸提升,通過價格層次感獲得更多使用者,硬體創新已經不是蘋果的核心著力點。」方競說。

不過,因為市場競爭對手以及COVID-19,事情還在發生變化。

折疊式、全螢幕都有點難

2019年,彭博社就報導,蘋果內部以及海外供應商正在測試螢幕指紋辨識技術。鑒於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等主流安卓手機廠商均採用螢幕指紋識別技術,以消除瀏海、邊框帶來的視覺不平衡感。繼蘋果2013年推出指紋辨識,2017年Face ID臉部辨識取代指紋辨識後,2021年蘋果可能再次回歸指紋辨識陣營,最先在低成本的手機產品線iPhone SE上使用。

COVID-19的變數加速這一進程。疫情期間,大部分人佩戴口罩,嚴重阻礙了蘋果Face ID的功能使用,指紋辨識可能是今年iPhone產品線延續「較小升級」路線中的最大改進。

方競認為,一方面,瀏海造型體積很大,用戶體驗不如挖孔螢幕;另一方面,蘋果看好的AI應用實際很少,商業市場以結果為導向,蘋果期待的AI應用,對於平常人而言依舊很遙遠。

如果說全螢幕手機需要蘋果對技術路線和用戶體驗進行取捨,折疊式手機則是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徑。

2019年,三星、華為齊發折疊式手機。三星、華為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折疊方案,一個內折、一個外折。作為手機型態的新物種,折疊式手機大規模量產投入市場,出現了一系列意外狀況。三星給媒體的評測Galaxy Fold手機,出現螢幕凸起、黑屏、斷訊,鉸鏈與螢幕之間也存在漏洞,經過後續修補,才再次投向市場。

折疊式手機進入市場兩年時間中,無論是價格,還是用戶群都比較冷。今年年初,華為發佈的第三代折疊式手機Mate X2價格達17,999(編按:人民幣,約合台幣77,650元)以上,三星Galaxy Z Fold2 5G發售價也達到了16,999元(編按:人民幣,台幣定價71,888元)。即便部分舊機型有降價活動,價格也在萬元上下徘徊。

IDC(編按:國際數據資訊,美國研究資訊科技、電信和消費科技的市場分析研究公司)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折疊式手機出貨量為194.73萬部,滲透率僅為0.15%。儘管,2021年開年後,市場盛傳繼華為、三星後,OPPO、vivo、小米、甚至蘋果都可能在下半年推出折疊式手機,但高居不下的價格,折疊式折痕處理、螢幕材料等技術難點,距離折疊式手機全面爆發的臨界點還有很長一段路程。

「蘋果很少在設計路線上調頭,故事的終局往往是一條道走到黑。」方競對極客公園回顧了蘋果以往的設計路線。

捨棄瀏海螢幕意味著蘋果摒棄AI、3D結構光技術路線,選擇折疊式又意味著打破蘋果持續多年的產品線佈局。全螢幕、折疊式手機哪個能最先成為蘋果的「意外」,恐怕只能交由時間與市場來解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極客公園(GeekPark),作者趙晨希,轉載請聯繫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或zhuanzai@geekpark.net。原文:全面屏iPhone、摺疊屏iPhone,哪個會先來?

責任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