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供應鏈版圖重新洗牌,台商想在劇烈變動的經貿局勢中站穩陣腳,必須及早進行升級轉型,才能具備決戰未來的競爭力,在全球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企業升級轉型,最迫切需要的資源,即是資金與人才。如何借力使力,引進「聰明錢(Smart Money)」,並集結產業力量,以團體戰的方式加速轉型,將是台灣產業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為了協助台灣產業加速升級,中華開發資本日前特別與商周共同主辦【轉型驅動未來,全方位支援全球台商】線上論壇,並針對台灣智慧製造業與AI(人工智慧)產業的升級,提出建構共同合作平台的重要願景。

全球製造業加速導入智慧製造,台商亟待整合爭取競爭優勢

中華開發資本副總經理鄒旭昇在「台灣智慧製造業之挑戰與契機」短講中指出,全球製造業近年逐步導入智慧製造方案,以因應缺工競爭與市場快速變化等挑戰。首先,為了因應產線招工困難,以及技術人員經驗發生斷層的問題,勢必需要進行產線自動化,並且將即時的經驗加以數據化及軟體化。

中華開發資本副總經理鄒旭昇指出,全球製造業近年逐步導入智慧製造方案,以因應缺工競爭與市場快速變化等挑戰,包含了產線自動化等,並且引入智慧製造以兼顧成本與永續轉型。

其次,為了降低成本,同時提升品質、效率與彈性,企業更需導入智慧製造,才能夠以更靈活的設計排程,因應快速變化的消費需求。此外,智慧製造也能夠實現永續轉型,例如監控工廠耗能數據,以降低碳排、因應碳盤查。或是導入智慧電表與能源管理系統,自動生成碳盤查所需要的報表。

然而,台灣要發展智慧製造,仍面臨許多挑戰。以電子業的經驗為例,因為欠缺傳統工廠實作經驗,導致電子業提供的解決方案與經驗,不容易應用傳統產業場域。而在機械設備業,更由於台廠大多為中小企業,資源有限,而且投資分散,以致技術成果暫時落後於德國及日本大廠。

鄒旭昇舉例,德商TRUMPF的每年研發費用可高達147億台幣,日商MAKINO的研發費用也達21億台幣,然而,全台灣上市工具機廠研發費用的加總,卻只有12億台幣,落差相當顯著。

不但如此,台廠的技術進度也暫時落後於德國及日本的工具機業者。例如,德國及日本工具機廠已經能夠整合自動化產線、邊緣控制平台、資料串流平台、生產管理與監控,一直到營運管理層。然而,台廠的技術進度,仍然無法整合生產管理監控以及營運管理,在資訊流的整合程度居於劣勢。

鄒旭昇指出,台灣智慧製造要迎頭趕上日本及德國,勢必需要加以整合。如果能適度整合工具機的外銷通路,以及電子業的經驗與人才,並將傳統產業與新創企業的技術加以整合,將更有利於台灣發展本身智慧製造技術方案,並建立智慧製造的產業聚落。

中華開發資本推動智慧製造合作平台,共組台灣隊

「中華開發資本的願景,即是在台灣整合各方關鍵資源,包括工具機業外銷通路、智慧製造新創企業的技術、電子業智慧工廠的經驗與軟體人才,再加上傳統產業場域提供慧製造產品驗證成效,形成一個台灣智慧製造的合作平台。」鄒旭昇表示,中華開發將協助整合各方資源,推動智慧製造合作平台,邀請各產業的長期夥伴共同組成合作平台,整合資金經驗以及業務資源,共同投資並扶持智慧製造的關鍵技術業者,同時達到專業分工資源共享規模經濟等發展目標。

這一座合作平台預期可產生多元的效益,參與的各方將可藉由平台,獲得新集團業務、新產品、新通路,或加速工廠轉型升級,同時也有助於強化長期財務績效。

「智慧製造牽涉多元的軟、硬體,台灣的單一業者並無法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若能成功加以整合,台灣的智慧製造絕對有機會成為另一個兆元產業!」鄒旭昇強調。

全球AI浪潮興起,台灣掌握產業鏈關鍵地位

而在AI相關產業,台灣同樣具備強大的實力。中華開發資本資深副總經理林束珊在「AI驅動台灣產業成長動能:台灣展現硬體優勢、創新軟體服務蓬勃發展」短講中,特別說明台灣在全球AI產業崛起浪潮中的發展機會。

中華開發資本資深副總經理林束珊表示台灣硬體製造具有優勢,中華開發更將扮演關鍵性的連結角色,協助連結北美與台灣科技產業,藉由投資佈局掌握北美最新產業趨勢,結合開發資本投資戶生態圈,更能拓展產業合作夥伴的AI應用場域。

她指出,根據IDC報告指出,全球伺服器市規模將從2023年的美金1,285億元提升至2027年的1,891億元,複合成長率在10%以上。而根據Gartner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整體伺服器出貨量約1,300萬台,其中AI伺服器約117萬台,佔整體伺服器出貨比重約9%,預計2027年AI伺服器出貨量佔比將成長至17%。

在資料中心發展趨勢中,可以發現,在算力提升趨勢之下,節能永續成為首要任務。根據估計,Open AI在2023年1月的用電量,相當於17.5萬個丹麥家庭一年用電量。除了電力外,因冷卻需求所需,根據德克薩斯大學研究指出,僅訓練ChatGPT GPT-3,就可能使用了將近70萬公升的水,相當於可以生產 370輛賓士轎車所需的水量。

以歐盟規範為例,資料中心之PUE(電力使用效率)需降至1.3-1.4以下,為實現碳中和目標,各國相繼祭出PUE新準則,逐步淘汰舊設備或效能低落的伺服器、儲存設備、機櫃等。因此,未來企業更將面臨設備汰換、設備更新的IT支出。

不僅如此,林束珊也指出,為了追求低延遲、提升能耗表現,使得邊緣運算的需求提升。同時,包括Amazon、Google、Microsoft、Meta積極搶進自行研發AI晶片;而ARM或RISC-V等新架構CPU,由於具有省電、開放等優勢,也深具潛在市場機會。

在此趨勢下,對台灣產業而言,提供了許多有利機會。例如AWS下單給世芯,微軟與創意、世芯等合作,就讓IC設計服務公司開始受惠。

中華開發資本協助連結北美與台灣科技產業,串連台灣產業資源

「台灣硬體製造具有優勢,掌握了產業鏈關鍵地位!在此趨勢下,中華開發資本更將扮演關鍵性的連結角色。」林束珊表示,包括永續議題、AI晶片需求、AI自研晶片等趨勢,都為台灣供應鏈帶來前所未有機會,未來,中華開發資本將協助連結北美與台灣科技產業,藉由投資佈局掌握北美最新產業趨勢,並串連台灣產業資源。

林束珊說明,中華開發資本的投資平台優勢,將在AI領域提供台商關鍵性的支援。她舉例,開發資本擁有多元主題的創投基金,包含車用/智慧城市、半導體、生醫、數位經濟,能提供最合適的資金協助,而基金投資人也可即時掌握產業動向與產業明日新秀。

此外,開發資本擁有超過60年的產業投資經驗,累積超過1,000個投資戶,建立了豐富的投資戶生態圈,能提供投資戶彼此串接的平台,媒合技術及商業合作。再者,透過產業夥伴深度合作,結合開發資本投資戶生態圈,更能拓展產業合作夥伴的AI應用場域,發揮T型優勢,也能提供投資戶廣大的應用場景,加速AI產品與方案落地。

本次論壇同時以「企業策略航向:迎接永續發展、AI科技大轉型之路」為主題,邀請半導體設備業者、智慧製造解決方案,以及創投業者代表,共同聚焦研討台灣產業轉型成功之道。

發揮資本力量,力助台灣新創「打群架」

天虹科技執行長易錦良也指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目前在設備及材料領域,體質仍然較弱,主要仍仰賴進口。亟需培養一批能跟得上台積電腳步的廠商。而天虹科技目前已建立一座半導體設備測試平台,提供國內業者進行測試,進而期望組成「台灣隊」,打進國際市場。

「台灣的工具機產業目前仍缺乏架構性思維,以致於數據無法整合。」上博科技總經理謝尚亨則針對台灣智慧製造的發展指出關鍵問題。他認為,台灣許多優秀的機械工具母機業者發展自有平台,但不具經濟規模,因此建議台灣業者合作組成「台灣隊」,以分工方式,專注於各自強項,集結優勢,進軍全球市場。

中華開發資本 積極建立多贏協力平台 引進「Smart money」

中華開發資本代理總經理南怡君也呼應,為了能發揮最大的投資報酬率且「有效」(effective) 及「長效」(sustainable) 地轉型,首先要組成「台灣隊」揪團同行,整合供應鏈中的各方業者,一起進行轉型。其次,則需要引進「Smart money」,巧妙運用資本力量,幫助不同的企業,包括新創,彼此合作。最後,則是「借力使力」,結合可能各蒙且共蒙其利的各⽅關係⼈,包括國內外產官學既存資源,甚至以「公私協力」的方式,由公部門提供種子資源做為觸媒劑,來引發後後續的產業效應。而中華開發資本目前正積極扮演建構平台的角色,期待能串連各方資金及資源,設立解決共同痛點的平台,協助台灣產業轉型。

她舉例,中華開發資本已參與投資成立「開鴻能源」,經營綠電共購平台,產業界可以透過此一平台,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取得綠電。同時中華開發資本也引進財務性投資人,用資金來支持供應鏈及中小企業的能源轉型,同時取得合理利潤,各取所需,創造多贏。

而在智慧製造與IC設計方面,中華開發資本目前亦積極建立基金平台中,引進更多「Smart money」及企業轉型或發展所需的不同資源方,為台灣業者提供國際聯結,打造進軍國際的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