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拚出口、賺外匯的全球化戰爭,已歷時多年,要成功攻佔海外高端市場,各憑本事。像銷售50多國的紐西蘭奇異果,由當地果農合作社自己研發新品、整合供應鏈、做市場拓銷;擁有全球市占七成的挪威鮭魚,也是養殖業者搞定從養魚、外銷到送到海外消費者餐桌的一條龍模式。

日本Farmind株式會社舉辦的臺灣生鮮與截切鳳梨餐車行銷活動,該會社對於臺灣金鑽鳳梨的品質表達高度肯定。

從研究端改變思惟 從目標市場需求切入

回頭來看台灣農產品,由農民或農企業自行攻略海外市場,恐怕力有未逮。農業部部長陳駿季直言,台灣的狀況與其他國家不同,包括品種、栽培、病蟲害管理、採收包裝、冷鏈、銷售等相關技術的支持,有九成來自於公部門,不似歐美、紐澳等國家的大部分私人農企業,能一手攬下專為海外市場設計的技術與銷售。

所以,農業部就必須當起領軍外銷的火車頭,祭出精準外銷策略,帶領台灣農民打入高獲利的海外高端市場。「我們要想辦法讓他們(農民)賺錢,如果他們賺不到錢,可能就會離開農業。」陳駿季說。

面對全球市場競爭者眾、需求變化快速,陳駿季認為,農業部做外銷,也必須從研究端改變思維,以開發新品種、新技術來說,已經不能從育種者或開發者的角度去切入,要先看農產品是外銷哪一國?目的國的市場跟內銷台灣有哪些共通性?把這些市場調查的訊息,回歸給農業研究人員,讓他們根據目標市場,再鎖定開發適合的品種、管理、運銷等技術,以符合對方的進口檢疫條件。

所以,農業部針對農產品外銷,擬定「目標市場定位、擴大通路、跨域整合」的三大策略。由於台灣農產品以往集中外銷中國,後來中國用非正常貿易的手段,暫停輸入台灣農產品,因此農業部必須重新找目標市場。

再來就是進入通路布局,陳駿季指出,農業部必須主動為台灣農產品,鏈結貿易商掌握的超市、量販、百貨通路,把通路規模做大;最後則是針對農產品可供系統性加工的多樣態,跨域找來不同產業的合作夥伴,進行整合銷售,例如台灣豬肉曾與日本京急電鐵合作,推廣鐵道排骨便當。而這三項策略也為台灣鳳梨、龍虎斑破解外銷誤區,重啟或新拓日本、美國的高端市場。

國產石斑以分切小包裝等多元產品積極搶攻日本市場。

打破障礙 鳳梨、龍虎斑逆襲市場

2021年,中國無預警以檢疫問題為由,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後來台灣鳳梨轉往日本等高端市場。隔年,外銷日本的台灣鳳梨發生果肉內部褐化,導致降價求售,後來,農業部研究鳳梨出現黑心的原因,是運輸冷鏈的低溫貯藏不當、引起寒害,造成果肉內部褐化。陳駿季解釋,台灣鳳梨皮薄,無法承受溫差過大的冷鏈中斷,像是報關開箱檢驗出現的回溫,就會引發果肉黑心。

於是,農業部重新擬定一套鳳梨輸日策略,從日本消費者喜歡酸中帶甜的口感,挑選適合輸出的品種,並針對該品種研究適用貯藏的包裝方式、溫度控制,以及販售模式。農業部與貿易商嘗試以截切鳳梨鮮果,使用塑膠杯盛裝果肉塊,放在小七通路銷售。據農業部預估,今年台灣鳳梨輸日達到一萬九千公噸,相較去年成長約二三%。

這三大策略用於龍虎斑,也同樣奏效。台灣養殖的石斑,有龍虎斑、龍膽石斑及青斑三大魚種,其中以龍虎斑產量最多。為了替龍虎斑拓展海外市場,農業部挑戰飲食習慣與台灣相似且具有高端海鮮消費力的日本市場。

陳駿季指出,日本認定龍虎斑為珊瑚礁魚類,會食用礁岩的海藻,導致體內累積藻類的西卡毒素(ciguatoxin),因而拒絕進口台灣龍虎斑。

從八年前開始,農業部開始與日本溝通,說明台灣有人工養殖龍虎斑的技術,不會累積西卡毒素。「日本人很講究證據,我們提供從種苗、養殖環境、飼料、成魚、加工產品各階段的監測結果,證明台灣龍虎斑不含有西卡毒素,才取得日本的認可。」陳駿季談起這一段龍虎斑獲准輸銷日本的經過。

好不容易幫台灣養殖的龍虎斑拿到外銷日本的門票後,農業部後續還有市場端的關卡要闖,例如日本民眾對龍虎斑陌生、未曾食用,農業部持續研究日本市場對龍虎斑的潛在需求,打算採用分切魚肉的小包裝銷售,並積極推廣中式餐廳全魚料理,舉辦品嘗會、推介活動等,增加日本消費者對石斑魚認知,強化台灣龍虎斑在日本的知名度。

台灣農產品外銷過往仰賴像中國這類單一國家,始終存在著高風險,然而如何幫台灣敲開其他海外市場的大門,農業部抓到訣竅、用對策略,接下來會有更多開花結果的成績。



[農業部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