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US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在2023年的7月3測出全球均溫17.01°C,寫下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天,世界氣象組織更在COP 28期間發佈2023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3年為人類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之前高出1.4°C;為應對全球氣候暖化以及帶來的氣候風險,透過經濟手段要求全世界降低碳排已經是共識,「排碳要付錢 !」是即將到來的事實,高雄市政府率先以「產業淨零大聯盟」、「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帶動產業減碳,目前比2005年基準年減碳20.8%,實現減碳量1,379萬噸,目標在2030減碳30%,2050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成為減碳典範城市。

城市總體戰略帶動企業加速轉型減碳

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公布以及氣候變遷因應法施行後,2050淨零是必然走向,高雄市政府在臺灣證券交易所、臺灣碳權交易所以及中山大學舉辦的「碳市場啟航 永續未來新篇章」高峰會上,也分享了城市×企業的碳轉型之旅以及作法。

「過去高雄一直以來給人工業城市的刻板印象」,高雄市政府環保局表示「密集的鋼鐵、石化等重工業,本就與高雄的發展密不可分息息相關」,2021年高雄年排5,737萬噸,幾乎是台北市的五倍,碳排居六都之首,約占全國總碳排20%。

「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布以來,首部地方淨零法規 帶動城市、企業轉型

為因應國際趨勢,高雄市在2023年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並於2023年6月28日經高雄市議會三讀修正通過,成為氣候法公布後,首部通過的地方淨零自治條例,明定2030減量30%、2050淨零目標,將以強化政府治理、輔導產業減碳、市民生活參與、落實社會轉型為核心,帶動城市以及企業淨零轉型。

環保局表示,高雄市配合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的總量管制,早已經與企業積極合作,實施一定規模以上工廠的空污必須減量。另城市也實施城市等級的碳盤查,因此市府能迅速的抓出高雄工業的碳排放是大宗,就能根據碳排重區,擬出城市層級的減碳策略。

先盤查後策略 以大帶小轉型低碳產業鏈

針對產業轉型,市政府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以大帶小」分享減碳技術等,2023年更以以智慧工廠為主軸,聯手相關龍頭產業如中鋼、中油,發展智慧高爐、石化Pi系統、智慧工廠等,製程導入AI運算、大數據蒐集,不僅減少碳排、減少人員管理負擔,更降低燃料、電力投入,降減成本。

環保局表示,除成立產業淨零大聯盟外,因應臺灣出口貨物中受 CBAM 列管對象總值約43億美元,高雄螺絲、螺帽製造業受影響總產值約8億美元,市政府也於2023年1月成立「盤查輔導團」,除了盤查專家、顧問外,也納入中鋼、燁聯、台塑、中油等業者,由大企業偕同專家進廠協助螺絲、扣件、化工等業者盤查,建立清冊釐清熱點,2023年已輔導52家次協助建立盤查清冊,轉型低碳產業鏈以因應國際衝擊。

在外部助力部分,環保局表示市政府知道能源是高雄碳排主要來源之一,訂定「增氣、減煤、展綠」是高雄三大策略,優先推動興達電廠燃煤除役、汽電共生脫煤等策略,台電也啟動燃氣機組氫氣混燒。高雄更以綠電推動專案小組,推動6年設立1.25GW太陽能發電量的綠能政策。

環保局表示,面對2050淨零碳排目標,高雄市從首長到市民,從企業減碳到淨零生活,沒有任何一環可以被忽略,高雄市政府將竭力以能源、產業、生活、社會四大面向,執行各項策略,實踐綠色永續城市的轉型之路。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