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王小波在《跳出手掌心》寫過「我上大學時,有一次我的數學教授在課堂上講道:我現在所教的數學,你們也許一生都用不到,但我還是要教,因為這些知識是好的,應該讓你們知道。」

近幾年,中國研究生、博士生被勸退的新聞越來越多,很多學生覺得只要考上了就一定能畢業的思想也逐漸發生轉變。為了考試的功利性學習,「只有文憑,而無能力」的畢業生是造成學歷貶值的一大因素。很多人在校園裡保持著60分萬歲的思想,只學習課本上的知識。

每年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反映了當今學生的普遍心態:應付考試比進入職場輕鬆得多。其實根本沒有想好自己適不適合走研究這條路,只是單純不想工作。畢竟校園只需要你功利性的學習,拿到分數;而象牙塔外的世界遠遠不只這麼簡單……

功利性學習帶來的焦慮

我有個同事小琪,研究所剛畢業就入職了一家互聯網大廠,在學生時代,她就是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招生考試結束後,她的複習筆記在當地高價出售。一直以來,她都以自己的學習技巧為榮,且這個學習方式貫穿了她整個25歲前的全部生活。

進入職場後,她將生活一切碎片化時間填得滿滿,在地鐵上閱讀職場成功學雞湯《職場最快晉升的100種方式》,中午吃飯的時候點開線上課程「職場自我成長」學習,晚上回家洗澡的時候,都要聽著公開課「職場溝通說話技巧」。用她的話說:閱讀雞湯是為了更好地賣命,音頻影片另一端的聲音,為她一天的工作劃下完滿的句號。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大概3個月後,她跟我說,她越來越焦慮了。明明已經很認真的學習,但主管的罵還是一點都沒少。每個季度KPI的數字,就像一座永遠無法翻越的大山,她利用一切時間為自己構築的雞湯墊腳石,在實踐的那一刻土崩瓦解。功利性學習就像一個死循環,她陷入前人的經驗裡,循規蹈矩,以為按部就班就可以獲得職場最優解。

她把生活中的一切時間都用在提高工作技能上,甚至於忽略了朋友家人、忽略了社交和人際關係、忽略了自己,但她卻發現: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的劇本,並沒有如她所願地實現。

她說:我只是遵循了學生時代的學習規律,我只要認真寫題、認真聽課,考試時就可以獲得好成績,為什麼現在不管用了呢?

我們無法否認功利性學習的意義,它確確實實是每位學生跨過大考的最佳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盡量避免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無用的知識」上。在學生時代,你對世界的熱愛與好奇,你小眾的興趣愛好,在應試教育面前是無用的,走上工作崗位,那些應試教育拿高分的模板知識是無用的。

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話:你好好唸書就行了,別的你不用管。那些社交、心理學的知識,貫穿人一生與人交往過程中的能力,被稱作無用的知識。

這就好像父母要求學生時代不要談戀愛,一畢業就要領個對象回家結婚一樣,彷彿這些知識我們並不需要學習,而是到了一定年齡就像《駭客任務》裡面描繪的那樣,一張磁卡輸入大腦,所有的能力頃刻間便自動獲取了。

遇到的人、走過的路、讀過的書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處世方式、生活選擇,這些「無用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構建和鞏固知識基礎和體系,形成特定的思維方式,並反過來指導具體的實踐,去學習不同的學科。

新的知識產生之初,都是無用的知識

如果你用的是支援Face ID的iPhone,那麼每當你打開Face ID及密碼,就會看到一個笑臉——那是一個來自1984年的微笑。

賈伯斯作為一名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行業領導者,在蘋果第一款電腦麥金塔中插入了不少帶有禪意的彩蛋。例如麥金塔的主機箱內壁刻滿了包括賈伯斯在內當年所有研發人員的名字。

36年後,如果你使用的是支持Face ID的iPhone,當你打開Face ID及密碼界面時,就會出現一個麥金塔與開機界面上相同的微笑,這是一個來自1984的微笑,一封蘋果前生寫給今世的情書。那些曾經的創意都會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演變成美好回憶,指導未來的發展方向。

普林斯頓大學尖端研究院的創始董事、幫助愛因斯坦來到美國的Abraham Flexner在其經典作品《無用知識的有用性》中描述了一個有關科學研究的巨大悖論:那些純粹由好奇心驅動而無關應用的、對深層問題的探索,往往能催生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帶來最具革命性的技術變革。簡單的例子: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電腦晶片。

Flexner對「無拘無束地追求無用知識」這一價值觀的捍衛,在當今時代的意義更甚於20世紀初。他講述了在過去的那個世紀裡,基礎研究如何引發了重大變革;解釋了它為何既是創新的先決條件,又是社會和文化變革的第一步。他提出,唯有在自然與人文科學領域真正重視並大力資助由好奇心驅動的「對無用知識的追求」,社會才能獲得更廣博的智識,才能在當下和未來實現實質性的發展。

電的發明、互聯網的出現⋯⋯世界每一次的更新推動,依賴的都是無用的知識。有用的知識教會了我們循規蹈矩永不出錯,而無用的知識恰恰是這個社會不斷向前運轉的根本驅動力。

羅翔在法律小講堂中說過這樣一段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也沒有白讀的書,前人的思想與經歷指導著我們每一步的發展軌跡。每個人的生活中總要有一些有趣而無用的技能,來對抗這個無趣又功利的世界。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旺仔,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李頤欣

核稿編輯:易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