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夏季開始,北京當局重拳整肅科技業,恐慌的創投家停下投資腳步,新創企業的估值也開始暴跌,當全球以為中國的創投熱潮已經畫下句點,2021年,該國創投資金規模卻創下歷史新高,發生什麼事?

《彭博》指出,過去幾個月,創投市場的大企業受重創,包含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滴滴出行等,曾經是創投焦點的線上補教業,則被迫轉型為非營利組織。然而,根據投資研究公司Preqin的數據,中國2021年的創投資金達1,306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6兆),比2020年867億美元,大增約50%,如此表現令人詫異。

「投資者對中國科技業還是抱有極大興趣,」專長於私募基金、來自香港金杜律師事務所的江競競律師解釋,「不一樣的是,他們把錢放在哪裡;越來越多資金,流向了投入尖端科技的新創公司。」

中國瘋科技新創,半導體、機器人、生技成新寵

北京的打壓沒有讓企業家和創投公司放棄中國市場,相反,他們的目光已從網路相關業務,轉向半導體、機器人學和企業軟體等核心技術,例如:2021年投入中國生物科技的創投資金,達到141億美元,是2016年的10倍之多。

雖然,中國的創投吸引力仍遠遠不及美國,2021年,矽谷吸來了2966億美元的創投資金,是中國的2倍以上。但,在部分研製基礎技術上,中國已超車美國,因為中國的晶片製造、IC設計和其他半導體新創,2021年拿到88億美元的創投資金,是美國同類公司的6倍以上。前英特爾(Intel)工程師羅勇(音譯,Yong Luo)形容,「在中國,現在越來越瘋狂;晶片業真的很紅。」

另一方面,大力挹注科技創新,似在呼應習近平2021年3月公布的「五年規劃」。其中,除了該國每年研發支出要提高7%以上,還列出要實現「重大突破」的7項科技領域,如太空探索、量子計算、大腦科學、生技等,目標是挑戰美國在這些領域的主導地位,減少對其依賴,同時拉拔中國半導體公司,與台積電、英特爾競爭。

北京打壓大公司,把更多資源分配給基礎研究,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中國政府很清楚創新對中國未來有多重要,尤其是減緩老齡化和資本過度累積對經濟成長的衝擊,「投資深度科技(Deep Tech)是關鍵。」她說。

挑戰沒消失,但創業熱潮已被點燃

不過,投入再多的錢,還是無法保證五年計劃定能成功。現在中國私營部門的創新研發,由政府主導,而該國曾經的半導體冠軍——清華紫光集團,在2021年宣告破產重組,顯示就算獲得北京多年來的金錢資助與政治支持,它還是逃不了債券違約,重挫了中國的晶片雄心,也表明需要謹慎行事。

另一風險是,北京出手整頓,限縮了可以安全投資的領域,促使創投家湧進相同產業,導致新創估值過度膨脹。這現象被投資者諷刺,可能錢都丟進了「PPT公司」,意思是新創公司沒有任何實施內涵,就只有一份創投募資的PPT簡報。戈壁創投(Gobi Partners)管理合伙人唐啟波(Chibo Tang)也同意:「這些領域有過熱的風險。」

不過,在政府帶頭下,對科技創新的熱情擴散至全中國,新創更容易獲得資金,加上力吹「中國製造」技術,吸引許多人才創業,例如,香港科技大學教授袁杰本來為英特爾等跨國企業精進晶片技術,2020年末,他在深圳創立了原子半導體(Atom Semiconductor Technologies),自己製造晶片,並已完成兩輪融資、估值增加3倍。

現在,在中國啟明創投公司的投資組合中,深度科技新創占比達40%,2014年這一比例僅有10%。中國自駕新創公司PIX Moving創辦人喻川表示:「2020年,能不能募資還是個問號。今年,這不再是問題,問題已經變成是,我們希望以多少估值籌集資金。」

雖然,中國科技股的投資者還沒從打壓創傷中恢復,但許多創投基金,仍渴望在中國找到下一個阿里巴巴,而現在的機會來源,跟從前已經不同。

參考來源:BloombergBloomberg(2)WSJ

核稿編輯:林易萱